有人說:一個人這一生,不管貧賤與否,都要嘗一嘗成功的滋味。
如果不能,那麼這個生命將會不完整,即便死去,靈魂也會帶著殘缺。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隻有獲得了成功,一個人才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也不管是慾望,還是本性,必然都在成功的那一刻,統統的顯露出來。
這些好的壞的東西,在其他的時候,是極有可能完全隱藏,或是偽裝的。
何況,處在蟄伏期的品質,本就半真半假,除非能做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可若能那樣的話,又豈是凡人,早成聖人了。
“人間多凡品,世上無聖賢。”
誰都希望這句話是假的,但沒有人能夠否認。
就像人人都在吹噓自己的高尚德行,卻永遠有著一副,吃人不吐骨頭的妖魔怪樣。
真正智勇仁義的人,從來都不說自己的好,而是用行動與作為,讓別人普遍的受益。
這種德行,也許才能被叫做潤物細無聲。
我的好壞,以前是並不清楚的,現在也未見什麼端倪。
本性中的貪嗔痴,或曾被壓制偽裝著,如今也像種子萌芽似的,才見了幾分苗頭。
就拿楚芸和他爸的事兒來說,縱使盡興喝一夜的酒,心裡卻始終像紮了一根刺,總不能覺得圓滿完美。
早上在大姑家吃喝完畢,又集結了隊伍,並帶著燒烤爐和各種肉,直奔竹子灣而去。
這回雖然起的晚,但出發的很早,一路上又沒有什麼耽擱。
通向竹子灣的路,也比石門溝修的更寬更深,開著車幾乎不用停,就能一頭扎到山底下。
這個地方,我是第一次來,但大姐夫他們都比較熟。
他們依舊在前面領路,直到停車下來,我也看清了四處大概的模樣。
與石門溝相似的是,竹子灣的山樑上,也住著幾戶人家,房屋的總體數量,也比石門溝多了不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同的是,這裡的房子建在半山上,並不像石門溝緊貼著溝底。
從谷底停車步行,我們花了半個鐘頭,才爬上了山樑走進這個小村子。
房屋現已空了大半,十之八九的人家,都搬去了新農村,將這裡遺留成了一個,近似荒蕪的原始村寨。
整個村寨,坐落在山樑陽坡上,清晨太陽一出山頭,便能直直照射過來,使整個村子都氤氳起來。
十幾個小院子,帶著幾十間,青磚土牆建造的老屋,還保留著六七十年代時,農村最初的模樣。
寨子並不大,房屋很零散,依著山樑的走勢,在這個陽光充沛的大山灣裡錯落著。
村裡的小路,皆是碎石鋪成,一條最長最寬的主道,由東向西,貫穿了整個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