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應昭忘記了自己一點最重要的東西。
他是統治者!
他曾是湯國太子,現在的湯國皇帝,哪怕是逼著老爺子禪位,但他已經是皇帝了,這一點不可否認。
一邊想要國家安穩,不被外敵入侵;一邊想要門閥利益集團對自己妥協認輸,甚至因為對方的反抗惱羞成怒,從而提刀相向。
“我用最不理智的辦法,做出了幼稚的決定,愚蠢啊!”應昭自嘲著。
舊的統治階級落地,權利不會一直處於空窗,而是會新貴族補上。
拿北宋舉例。
剛開始的大宋還算武德充沛,根本原因就是宋太祖雖然已經開始推進科舉官僚崛起,也還沒辦法徹底消除五代十國藩鎮割據風氣的影響,而且北方還有契丹大敵,國家需要軍事力量。
於是,軍事貴族集團,還是大宋初期朝堂的主力軍。
直到,澶淵之盟簽訂。
和平開始,軍事貴族集團開始腐化,宋真宗來了一出《勸學詩》,東華門下唱名才是好男兒的時代到來,科舉官僚集團異軍突起,全面出線,軍事貴族集團被打壓,一點點倒下,或死去,或融入科舉官僚集團。
總之,大宋時代中期開始,科舉官僚集團開始佔據上風,時代的權利爭奪,漸漸變成地域集團的爭奪。
各州府,各道路,各區塊的官員,開始結黨營私,戰隊奪權,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優先。
那麼如何來給自己牟利?
上范仲淹。
應昭坐在燈火之前,從白天想到了黃昏,水米未進的在紙張上寫寫畫畫。
穿越者就有穿越者的優勢,那就是他的歷史廣度沒有問題。
所以他能找到一切有過的歷史資料來對照思考,接下來該做什麼治國方略。
這就是他的優勢之一。
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開始訴求改革吏治,其中,富弼、韓琦與范仲淹共同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為新政主力人員,雖然被接納不少,改革初期接連勝利。
但是范仲淹卻對地方權貴、貴族權益下手。
那就是增加官員的考核績效,增補蔭官要求加大增補年紀,至少十五往上走,還得透過考試才能蔭官。
這就等於是卡了權貴、先上岸的科舉官僚集團的上升道路,本來人家只需要打一聲招呼,就能輕鬆當官,快樂鍍金。
之後范仲淹還下手,規定職田數量,導致千里當官只為財計程車紳官僚收益大減,還有點還不起欠下的高利貸了。
那怎麼辦?
你對我的權利下手?那你就去死吧。
於是,慶曆新政倒下,范仲淹,歐陽修等新政成員全部遭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