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議就非議吧。”
朱辰對此一臉的無所謂。
要再不作出點變革,整個天下都快亡了,連自己這個皇帝都要掛到西山的那顆歪脖子樹上去了,還怕什麼非議。
不過為了避免刺激那些文人脆弱的心靈,朱辰也沒有明確增加殿試的流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天下紛亂。
難道朱辰這個皇帝去關心下武事還有錯嗎?
第二天,當朱辰的御駕到了武舉考場的時候,所有的武舉人全都驚喜莫名。
這次的武舉考試的主考官是兵部右侍郎劉詔。
其實從主考官的配置就可以看出武舉考試有多麼不受重視。
文舉考試的主考官是內閣首輔黃立機親自擔任,可是這武舉考試連兵部尚書都懶得出面。
右侍郎劉詔也只是兵部的三號人物。
“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劉詔的帶領下,所有武舉人全都跪地迎接。
“平身吧。”
朱辰直接走到了主考官的位置。
“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諸位建功立業之時。馳騁疆場,殺敵報國,定能封侯拜將,名垂青史。”
相同的話,其實朱辰在徐應元那幫人面前說過。
可是徐應元那幫人畢竟只是太監和侍衛。
所以朱辰那次說的其實非常私密。
這次還是朱辰第一次公開給武將許諾。
皇帝開口,那必然是金口玉言。
這讓在場的武舉人一時間呼吸都有戲急促了起來。
兵部右侍郎劉詔也是臉色大變。
劉詔很想要阻止朱辰,可是這畢竟是公開場合。
劉詔的段位明顯還不夠格。如果劉詔敢跳出來,那明天劉詔就鐵定得收拾包袱回家走人。
這讓劉詔有些猶豫。劉詔同樣是當年投靠閹黨的成員,如果不是對官位痴迷,何至於如此不要臉面。
可是朱辰當眾許下如此陳諾。而劉詔卻什麼都不做,那劉詔事後肯定得被朝中眾人扒皮抽筋。
自古文武之爭本就是極其慘烈,雙方完全就是水火不容。
在明朝後期這種爭鬥更是演化到了極致。
明朝的文官能全面壓制武將,就是因為土木堡之變,讓武將集團徹底斷了傳承。
之後武將職位全靠繼承,而不是軍功。
這讓大明的軍隊迅速墮落,而衛所也完全成了國家的毒瘤。
如果朱辰重啟大規模戰功封爵的制度。用不了多久,朝堂之上肯定會湧現出一大批戰功卓著,精明強幹的武將。
而大明朝維持已久的文武格局也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