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了前後的關節,一掃心中的鬱悶,此時盧九德的心情是格外的舒暢。
第二天盧九德帶著宋應星一大票人剛離開京城。
王承恩就給朱辰做了彙報。
朱辰點點頭。
這事還得具體看盧九德後續做的怎麼樣,現在說什麼都是為時過早。
其實朱辰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借修路去加商稅。
因為朱元璋當年的政策,所以明朝對商人的態度一直很奇怪。
那就是主流思想是瞧不起商人,認為商人非常低賤。甚至商人子弟都不能參加科舉。
可是另外一方面,朝廷卻從來不收商稅。
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對商人太好呢,還是太不好。
導致現在,整個大明朝計程車紳官吏基本都在經商。
這些士紳官吏當然不會親自下場,自降身份。不過那些各地的商賈身後卻都站著士紳官吏。
如果收取商稅,整個大明朝的賦稅肯定能增加很多。
但是朱辰如果敢正經八百的去增加商稅,到時候整個朝堂和民間估計都得炸鍋。
像是萬曆那樣,搞什麼礦監去勒索地方,那手段也是太粗糙了一點。
而且也收不到真正大商賈的稅。
朱辰只給了盧九德五十萬兩的本金。
其實就是給盧九德一個啟動資金,剩下的就讓盧九德自己想辦法了。
這其實就是逼盧九德自己去籌錢。
修路的錢還能怎麼籌,那自然就是收過路費了。
不然盧九德還能怎麼辦,難道去跪求那些富商士紳來施捨嗎?
就算盧九德真的願意這麼幹,到時候也撈不到幾個錢。
“承恩,等到水泥的事理順了之後,就讓宋應星迴來。宋應星是大才,可不能只去燒水泥。”
王承恩連忙笑道:“奴才明白。”
其實朱辰如此吩咐,還有另外一層原因。
等到路修到一定階段,那肯定是天下洶洶。
朱辰可不想讓宋應星陷在這種麻煩裡面。
“皇上,明天就是武舉開考的日子了。”
朱辰點點頭。
“那就去看看,朕會親自考核。”
因為歷朝歷代對武將不怎麼重視。所以武舉的最高考試只到會試這個級別。
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那是文人才有的專利。
“皇上,這會不會引起朝臣的非議?”
王承恩此時一臉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