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車沿著大南街駛進了城區,一路向北不一會就來到了今天最後一個景點——大召寺。車停穩了,陸川帶隊走出了停車場。
片刻買了門票,陸川在牌坊前召集好團員開始了講解。
‘好,朋友們,現在我們就已經站在了大召寺的正前方了。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南方就是古時的明清一條街所在的位置了,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當時的原貌了,因為在過去的某一年裡,由於一些不當的決策,原有的明清一條街被整體拆除了,沒有留下任何原物古蹟,想來是比較可惜的,後來在原址上以仿古風格重建了明清一條街,這才為我們現在瞭解歷史留下了一些參照。正如我之前為大家介紹的一樣,明清一條街可以說是當時我們整個呼市地區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區了,最有名的商戶是哪一家啊?’客人多數沒有反映過來陸川想問的是哪一家。這個時候紅姐在人群邊上邊舉手邊高聲的說’大盛魁吧?!’紅姐說罷,得意的甩甩了她的繡發。
陸川一堅大拇指誇獎道:’沒錯,紅姐就是紅姐,看來紅姐是認真聽我講嘍,這麼重要的內容,其他人怎麼沒有想到呢?這裡要表揚紅姐嘍,那其他沒有想出來的朋友,是不是該批評批評你們呢?’陸川半開玩笑半指責地數落了一下客人,其實沒有任何惡意,不過是想活躍氣氛,另外就是為接下來講匾額做準備。
‘現在大家往我們的正前方看一下,那裡有一座石砌的高臺,上邊還有一根石柱,這裡就是非常有名的玉泉井了,當然,現在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地下水們因為大量抽取,逐年下降,導致玉泉井已經不再出水了。但它留給我們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水所帶來的文化了。現在我們走上前去參觀一下吧。’
陸川帶著客人一起來到玉泉井邊,
來到了大召寺前,陸給客人留下五分鐘拍照時間。間隙他讓客人抬頭看那塊高懸的匾額,問客人哪一們能正確讀出上面的字,多數人都讀成’九邊第一關’,這也是陸川早就預料到的。他向人們糾正道:’呵呵,我想大家都能讀出前邊幾個字,但難就難在這最後一個字上了,肯定多數人看不懂這是什麼字,那現在我告訴大家,這幾個字正確的讀法是‘九邊第一泉’,可能你們都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這筆體看得很是奇怪,即不像『毛』筆字,也不像其它筆體,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啊,這種寫法叫作‘棉書’,頂端還有’古無量寺’字樣。這塊木匾長約3.3米,寬1米,上刻行書字型遒勁俊逸、筆勢如飛,是名匾之一。相傳這塊匾系清光緒二十九(1903)年大召扎薩克達喇嘛募緣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時,當地四百多家商戶集體向大召敬獻的。匾文由三大商號之一大盛魁的帳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楨用棉花綁在木棍上蘸墨而書,這種寫法稱為棉書,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匾內共書大字5個,半大字4個,小字長達149字,史料價值也很高,是地區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
‘那麼我還要多說幾句的是,第一什麼叫‘九邊第一泉’。歷史上,明朝以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薊州、太原、固原北方九處軍事重鎮為‘九邊’。這‘九邊第一泉’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剛才看到的玉泉井了,它在九邊一線眾多的泉水中是居於首位的。據說‘九邊’其它地區的飲用水,礬含量較高,喝來苦澀難嚥,走遍‘九邊’,唯有玉御)泉井水清冽甘美。 因此,城中百姓爭相來取水飲用,民間甚至有該井水能去百病之說。該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南為井神廟,把井區分為兩部分:內一眼,外八眼。井神廟北端現存的一對青石旗杆上刻有‘源泉常混混’的字樣。過去在歸化城的景緻當中,有’石頭旗杆木頭廟’一則,就是指此處而言的。’
‘第二個要講的是這個‘古無量寺’。大召蒙古俗語為‘伊克昭’,意為‘大廟’。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已有四百餘年曆史,是最早興建的寺院。
明萬曆六年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迎接西藏三世索南嘉措於青海地方,許願在將‘生靈依庇昭釋加牟尼像用寶石金銀莊嚴’,從這時候起便開始興建大召,第二年建成,萬曆皇帝賜名‘弘慈寺’,因寺中供奉銀製釋迦牟尼像,亦名‘銀佛寺’。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三世索南嘉措來到,親臨大召,主持了銀佛‘開光法會’,從此大召成為蒙古地區有名的寺院,蒙古各部紛紛派人到頂禮膜拜,請僧取經,如1586年漠北喀爾喀蒙古所建的額爾召尼召,就是採用大召的圖紙。
崇禎五年1632年),後金汗皇太極追擊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到達,後金統治者為了安定蒙古人心,宣佈:‘歸化城格根汗廟即大召)理宜虔奉,母許拆毀;如有擅敢拆毀,並擅取器物者,我兵即已經此,豈有不再至之理?察出,決不輕貸’。於是的喇嘛們投降了後金。
1640年,皇太極命令重修和擴建大召,完工後,皇太極賜給滿、蒙,漢三種文字的寺額,漢名‘弘慈寺’改為‘無量寺’。這是今天的大召漢名‘無量寺’的起源。清順治九年1652年),西藏五世路過,駐錫於大召,至今大召內還供有五世的銅像。
清朝的札薩克達喇嘛印務處開設在大召。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任命內齊託因為八大寺掌印喇嘛,並將大召印璽交付給他。內齊託因二世呈請康熙帝,動用自己的廟倉財產修葺大召,當時因大召年久失修,琉璃瓦俱已破損不堪。蒙文《內齊託因二世傳》記載:‘當時修葺所用的琉璃瓦價格昂貴,每塊按三錢計算,計用白銀五千兩。’竣工後,清廷用黃金鑄造‘皇帝萬歲’牌位,交給大召供奉,今天這一金牌仍在大召。這次修建後,大召的主要建築物再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眾人聽罷頻頻點頭。(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喜歡飄動的導遊旗請大家收藏:()飄動的導遊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