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梁祝之回歸 > 31今生-桓秋關注農業,關心天下百姓的生計

31今生-桓秋關注農業,關心天下百姓的生計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盤點歷史遺憾,不,我要改變歷史 孩兒劉諶,寧死不降! 全家殉國,我屠盡天下又何妨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我的電子女帝們在現實搶我 中山穿越記 逍遙紅樓 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 大周第一狠人 大明無敵聖孫 大秦血衣侯:我以殺敵奪長生 寒鋼影 我在大唐開診所 別墅通兩界,擺攤的我賺了億點點 開局!女帝竟讓我替她洞房 大宋梟雄 娘娘,對不住了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亂世邊軍一小卒 逐鹿亂世,從捕魚達人到九五至尊

31今生桓秋關注農業,關心天下百姓的生計

桓秋始終牢記自己的目標,在手頭積累了足夠資金後,預留出充裕的流動資金,其餘的錢財全部用來購置土地。出人意料的是,整個過程竟出奇地順利。手下人收集到田地的訊息到她的手裡,所有賣土地的緣由,她都看了,生怕有人不願意賣,而手下人為了立功強迫。她仔細核算每一筆交易,確保不出現任何差錯。在與別的氏族為同一片地發生沖突的時候,她展現出的冷靜與果斷,讓許多經驗豐富的地主都刮目相看。

上層氏族與官員斂財手段層出不窮,近乎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透過各種複雜的稅收、土地兼併以及官場中的勾結,積累了巨額財富。因此,他們從不為錢財發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子卻愈發艱難困苦。許多家庭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障,更別提有餘錢去購置衣料。

這便是桓秋經營的走高階路線的綢緞莊子和刺繡坊,收入遠超馬家麻葛鋪子的根本緣由。平民百姓連飽腹都成問題,哪還有餘錢去購置衣料。而她的綢緞莊子和刺繡坊,專門針對那些有能力消費的富戶和官員,生意自然興隆。

桓秋曾翻閱過馬文才書房中的公文,從中知曉南方遭遇水災,黃河決堤等水患肆虐,沖毀了大片農田與村莊。公文中詳細記錄了受災地區的慘狀:房屋倒塌,農田被淹,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倖存的百姓被迫背井離鄉,四處遷徙,使得原本因徵戰而産生的流民問題愈發嚴峻。

揚州府雖未遭受水災侵襲,但連續的陰雨天氣,致使去年的糧食收成有所下降。桓秋敏銳地抓住這個時機,出手收購了揚州府將近半數的土地。身為氏族的下一任當家主母,桓秋雖然不能親自走訪,但是她讓近身的老婢和培養出來的大掌櫃們帶著侍衛們,走訪各個村落,與農戶們溝通。她也將揚州府的中人們都召集了起來,許下承諾。哪怕田地被收購了,也允許農戶們繼續在原本的土地上耕種,僅收取三成租子。

這一舉措在當時極為罕見,許多農戶聽到後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倘若換作那些不講情理的豪強收購土地,農戶們恐怕將失去立身之所。就拿都尉府附近的臧家莊來說,顧氏以抵債為由,強行將其收歸己有。農戶們瞬間失去土地,雙方爆發激烈沖突,顧氏一方傷了不少勞力,而數十戶農家也因此家破人亡。類似這樣的事件,在當時屢見不鮮。

然而,氏族們對此或是看不到,或是即便看到了也毫不在意。甚至在饑荒爆發之際,他們還趁機大發災難財。市場上,糧食價格飛漲,普通百姓根本無力購買。一時間,物價飛漲,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陷入了財力空虛的困境。此時,官家發行的銅幣幾乎失去了價值,市場上流通的大多是實物交換。

桓秋此刻花費銀子購置田地,從某種程度上拯救了許多瀕臨絕境的家庭,給他們帶來了一線生機。成親之後,馬文才曾送給桓秋一本農書。書中內容極為簡略,除了一些理念想法,幾乎沒有具體的實施細節。但桓秋對馬文才深信不疑,在收購來的農莊裡,依照農書的指引進行種植。為此她召集了陪嫁農莊上的老農,讓這些人全部親自下到田間地頭勞作,瞭解每一種作物的生長習性,並找了識字的莊頭,將所有操作全部記錄下來。

對於農書中未提及的部分,她便讓人參照往年的經驗操作。她組織佃戶們進行培訓,講解新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糧食太重要了,當初搶佔衣料商路的時候,桓秋從未花過這麼大精力。或者說,從未如此親力親為過。若是能夠糧食豐收,能救多少人啊!

雖說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但半年之後,用於試種的農莊有了初步成果。從産量來看,與之前相比並無太大差異。考慮到這半年的陰雨天氣本就會導致産量下滑,佃戶們紛紛回稟,認為這種種植方式可行,甚至比原先還要好些。

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只要能産出糧食,就不愁沒有銷路。桓秋對當初勇敢參與試種的農戶給予了大力鼓勵。她給每戶人家發放了整整二十兩銀子,這筆錢換算成糧食,足夠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同一莊子上,不少受家中長輩約束、不敢冒險參與試種的農戶,看到這一幕,眼睛都紅了。他們後悔沒有早些嘗試,錯過了這樣的好機會。

鑒於此,桓秋派遣人手前往海外,尋找新的糧種。她詳細安排了行程和任務,要求手下人務必帶回有價值的種子和種植技術。基於之前的經驗,桓秋對馬文才提供的那些零散資料愈發信任,哪怕只有一鱗半爪只言片語。

然而,就在此時,大量難民突然湧入揚州府。這些難民衣衫襤褸,面帶饑色,許多人身上還帶著傷痕。桓澤與馬文才忙於安置這些難民,官府的人手本就有限,工作開展得十分艱難。桓秋得知訊息後,立即組織馬家中的人手,開設粥棚救濟災民。

她親自監督粥棚的搭建和糧食的發放。粥棚裡,大鍋裡煮著熱氣騰騰的稀粥,旁邊擺放著一些幹糧和清水。桓秋安排人手維持秩序,確保每個難民都能領到食物。

馬家二房出來做事的是二老爺的奶孃,站在遠處看著粥棚前忙碌的人群,忍不住低聲對身旁的三房夫人的陪嫁老婢說道:“你說這大少夫人,何必如此勞心費力呢?這麼多難民,哪能救得過來。”三房陪嫁輕輕瞥了二房奶孃一眼,微微搖頭,輕聲回應:“大少夫人既然決定了,想必有她的考量。咱們這二房三房以後還要依靠大房,少議論為好。”

馬家後宅的眾人雖然有不少人覺得沒有必要親自去,但是也沒有多嘴說什麼,畢竟是在做善事。既然已經做了善事,就不要再因為嘴上不把門壞了家中的名聲,那才是吃力不討好。在桓秋的帶領下,馬家眾人齊心協力,粥棚的運轉愈發順暢,一碗碗熱粥、一個個幹糧被送到難民手中,為這些在困境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溫暖與希望。

連續忙碌了兩天,桓秋稍作休息時,才留意到馬文才的書桌上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新的公文送來。

到了晚上,馬文才才告知桓秋,北方遭遇嚴重旱災,饑荒肆虐,流民遍野。家族通知的訊息中描述了路上的慘狀:災民因饑餓困苦,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

桓秋聽聞北方的慘狀,原本平靜的面容瞬間布滿焦急之色,她秀眉緊蹙,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急切地高聲喊道:“來人!快把負責北方絲路的幾個掌櫃都給我叫來!”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緊迫。與此同時,她命令春蘭聯系羊預,讓他快速將最近的幾個莊子上的存糧收攏,並去通知常用的鏢局準備出鏢。

片刻間,幾位手下匆匆趕來,見桓秋神色凝重,紛紛垂手而立,大氣都不敢出。桓秋緊盯著他們,語速極快地問道:“北方蠶戶那邊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你們快給我詳細說說!”

其中一位手下小心翼翼地回答:“小姐,我們得到訊息,部分北方的聯絡人已有一個多月完全失去了訊息,那邊大旱,情況怕是不容樂觀。”

桓秋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眼中閃過一絲痛惜,咬了咬下唇說道:“在我心裡,手下人的命和我們一樣重要。大家都是為了事業在拼搏,如今他們有難,我們必須伸出援手!”她一邊說著,一邊來回踱步,腦海中迅速思索著應對之策。

思索片刻後,桓秋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向眾人,說道:“好在揚州府的莊子經營狀況良好,還有盈餘。我現在立刻命你們攜帶錢糧,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當初在北方發展的莊子。”她神色嚴肅,眼神中滿是鄭重,一字一頓地詳細交代任務:“你們聽好了,此去務必確保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要是莊子暫時不能正常運轉,那也沒關系,先讓大家都活下來!遇到任何問題,及時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能讓一個兄弟出事,明白了嗎?”

手下們被桓秋的情緒所感染,紛紛單膝跪地,齊聲應道:“小姐放心,我們定不辱使命!”這些人,都是桓秋還在孃家時候就培養的,忠心的是桓秋,與她是馬夫人還是桓小姐並無關系。

桓秋微微點頭,揮了揮手,說道:“羊預已經去收攏糧食,你們都先拿著憑證去錢莊提錢,然後去鏢局等他。事不宜遲,等糧食到位,你們馬上出發!”看著手下們迅速離去的背影,桓秋的眼神中依舊帶著深深的擔憂,她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北方的蠶戶們都能平安無事 。

此時的她,並未料到,自己的這一善舉,會為日後的權力爭奪奠定多麼重要人心基礎。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封八百裡加急公文送達,上面奏報北方大旱引發百姓起義。起義的首領是一位姓於的城門候,因不堪氏族的殘酷壓榨,帶領一縣百姓揭竿而起。公文中提到,起義軍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形勢十分嚴峻。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虛擬網遊之騰龍 大宋道醫 明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