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意味著咱們賣的東西,就不會是什麼大牌子,追求價效比是咱們的垂直電商平臺存在的唯一目的,我們完全沒必要和這些品牌方打交道。”
“不透過他們拿貨,我們怎麼保證質量?”李總問道。
“蘋果的手機誰造的?”
“富士康!”李總下意識的回答道,然後李總恍然大悟:“容總,你是想直接去找大品牌的代工?”
“對,就是代工,特別是那些有能力的代工。
現在一個商品到了消費者手中,一般就是代工生產,品牌商賺一大筆利潤,然後再輪到幾層經銷商。
這幾層手續下來,一般產品的價格可能都翻了幾倍了,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將商品的價格降到極致。”容木說道。
聽到這兒洛明眼前一亮,容木這傢伙真是天才,他提出一個思路,後面容木就把缺的東西都補全了。
李總則是沉默了,他也知道,產品的出廠價與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一般是差了3倍左右甚至更多。
容木這個思路確實是可行的。
別的不說,就拿以空調為大頭的公司某力來說。
他們在某地修建的空調基地,一年產值百億,產能650萬臺,平均一臺空調出廠價格為600到2000元不等,賣兩三萬的中央空調成本也不過2000塊。
但市面上,他家的普通1.5匹空調基本上在2500元以上,中央空調或者立式空調則更貴。
這些東西身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李總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是代工,那麼品牌商賺取的利潤會更高,讓代工廠直接線上上平臺上出售,的確可以避開商家為了線下與線上渠道矛盾的困擾,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可也有不少商品並不適合走這個路子啊!
容木也清楚這一點,他繼續說道:“我知道,李總可能覺得有些產品不適合走這個路子。
家電、數碼產品或者其他一些涉及安全、涉及使用者體驗、價格比較貴的商品,在我們這種平臺上是走不通的,咱們的平臺發展初期,肯定不會做這方面生意。
因為這些東西的基本盤是東哥的京東,也是淘寶的天貓商城在爭搶的份額,我們做了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咱們的平臺就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從頭到尾想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低廉的商品。
比如說刀叉廚具、襪子手套、五金工具、衣架、衛生紙等等。
這些很多都是快消品,使用者一般不看重品牌,而市面上的品牌方一般也都是嫌棄生產麻煩,所以都採用了代工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給直接的生產廠家提供渠道,那麼對廠家來說,這就是最低的營銷成本。”
聽到這兒,李總心裡已經有數了,正如容木說的,他們沒必要和淘寶京東搶生意,只要想把淘寶、京東丟掉的東西撿起來,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了。
完全沒必要觸碰現階段佔據網購中端市場的淘寶,高階市場的京東的利益。
網購平臺做的再大,也不可能壓制所有的商家。
只要有商家們注重線下渠道,那就註定了電商平臺沒辦法讓所有的線下渠道都消失,頂多就是有所影響,讓他們沒那麼黑。
對於已經成型的巨大利益團體,要麼繞過去,要麼用絕對進行實現降維打擊才有可能成功。
百度不會,也不可能去做這些事兒,所以把目光放在淘寶和京東捨棄的中低端快消品以及農副產品的市場正正好。
想到這兒,李總已經下定了決心,他朝洛明和容木問道:“洛總,容總那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接觸這些產品的代工廠了?和他們有個聯絡什麼的?”
洛明搖頭說道:“李總我覺得現在還不用著急,阿里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對天貓商城傾斜資源,沒個一兩年不會擠壓的小商戶無法生存的。”
“我也是這麼想的,百度也是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這邊開始接觸供應商難保不會被阿里察覺。
我們還是先做農副產品的垂直電商好了,等到時機成熟了再聯絡代工廠。”
“也是,那咱們就還是先做農副產品和海購的垂直電商好了。
初期以蔬菜水果海鮮為主,等到我們的使用者有了足夠數量,那時候再進行向全面電商的轉移!”李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