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先生形容得精妙。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人家是一代聖王,大英雄,言怎敢與他相提並論。”陸言笑著笑著,突然就感覺喉嚨彷彿有異物卡住。
他想起了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大禹的妻子痛罵丈夫。她生下兒子僅僅第四天,大禹便離家了,並且長年不歸家。一代聖王的背後,那個家庭卻未必多麼幸福。這讓陸言聯想起國師府具霜一事。
清虛倒是沒有注意到陸言的異狀,依舊沉思著那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可以,陸子能夠講一講《人生在世》嗎?我總覺得,那篇文章將產生難以想象的力量。”
有人真心對學說感興趣,陸言感到一陣欣慰。他揉了揉太陽穴,組織了下言語。
“言將老子、莊子的思想中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說成是最原始的天人合一。
老子認為人是道創造出來的,他推崇輕視知識、提倡寡慾和迴歸嬰兒狀態和愚人狀態,這樣就是人合道的過程,達成天人合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莊子主張透過忘我、心齋,以忘我的經驗、意識,取消一切區別,達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言之所以將他們放在最原始的階段,便是因為,在達成境界的過程中,缺少了可操作的認識論。”
“可操作的,認識論……”清虛雖然之前不知道這樣的名詞,但也大致能夠猜得到意思。
陸言有些興奮了,對方是真的在積極理解自己。
“道家傳承數百年,有幾個人領悟到了境界呢?連道家自己優秀的傳人們,都不能領悟這樣的境界,道家又如何將道傳之天下呢?
這便是沒有可操作的認識論的弊端。言提出的主客二分,就是為了在現實世界和人之間,架起一道認識的橋樑。
一旦人的主體性得到確立,人類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對天、神、命運的迷信會減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慾望會大漲。長此以往,人類透過研究實踐逐漸把握住客觀世界的規律,達成主客體的統一。
在這樣主客二分下,人類發現自然世界,發現自己,達成天人合一,便是第二階段。”
“與老子、莊子完全不同的道路,確立自己為主體,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發現世界、理解世界,從而達到天人合一。”清虛緩慢地,一句一頓地說出自己接收到的東西。
“先生果真能理解!”陸言眼睛為之一亮,接著說,“第三階段,繞了一圈卻再度回到老子莊子理想中的,人與世界一體式的天人合一。”
“嗯?這是為何?”
“因為在第二階段,人與世界主客二分,必然導致世界大發現的同時,也將導致人類精神境界低下、物慾橫流。
而真正具有高遠境界的人,以自我為主體卻也始終記得人乃自然所生,驀然回首,已經抵達了老子莊子推崇的最高境界。”
清虛霎時間心神震動,渾身顫抖,金光湧現,氣勢節節拔高。
陸言一看差點咬到自己舌頭:你也來?!怎麼一個兩個聽了我的話就突破?!
好在清虛只是突破到大成巔峰,沒有直接蹦上天人境,不然陸言恐怕得鬱悶死。
清虛氣勢平復之後鄭重地以弟子禮與陸言一拜,“陸子一席話,勝過萬卷書。清虛拜謝。”
喜歡秦時之聖人在世請大家收藏:()秦時之聖人在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