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手術
周教授的門診日,尹山按提前預約的號帶阿麥爾去就診。上班高峰期,他們坐的是地鐵。
阿麥爾想象過大城市的生活。他並非嚮往繁華璀璨,他好奇的是大城市裡生活的人,發達、便利之下,他們該是怎樣的神采奕奕、自信飛揚。
走進地鐵口,阿麥爾就不自在起來,習慣了踩在柔軟草地上的腳,穿著阿迪娜給他買的新皮鞋,走在這硬梆梆的臺階上,發出沉悶的嗒嗒聲。他生怕別人向他投來異樣的眼光。實際上,無人留意他,大家步履匆匆,面無表情,只關注自己腳下的路或手上的手機。
擁擠不堪的地鐵車廂裡,大家埋著頭,一人一個手機螢幕世界。
體育西站到了,有人擠著下,有人擠著上。
“我們往裡走一點,還有幾個站下。”尹山說。
混亂中避讓,阿麥爾不小心碰到一旁背對著他的姑娘。姑娘轉頭瞪了他一眼,正準備收回去的眼神,又本能地撤回。阿麥爾滿臉通紅,心想她大概是看到了自己醜陋的背了吧。他跟緊尹山,走到車廂中間,逃離那眼神,把背轉向另一個方向,微低著頭,不再看別處。
尹山觀察到異樣,他懊惱自己考慮不周,不應該坐地鐵。
“很擠吧?這裡就是這樣,大家趕時間上班,經常堵車,可比不上騎馬的自由。”
阿麥爾笑笑沒作聲。
到醫院門口時,離他們預約的時間只剩幾分鐘。兩人疾走,穿過醫院密集的人流,到門診前臺,剛剛過了預約時間。
前臺護士說需要重新登記,等下一輪叫號。
尹山想著進去和周教授打聲招呼,掃了一眼門診廳和走廊,全是急著看病的人,打消了念頭,找了個剛好騰出來的位置,和阿麥爾坐了下來,等候重新叫號。
周圍候診的人,大部分是孩子及陪同家長,也有兩、三個像阿麥爾這樣的年輕人,安靜地坐在那裡,不時探頭看看螢幕上的排號,隆起的背部和阿麥爾是那麼的相似。
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坐在輪椅上,瘦骨嶙峋,整個上身像蝦米一樣佝僂著,脖子歪斜,毫無生氣地盯著一處發呆,彷彿這個世界與她不相幹。她的父母扶著輪椅,默不作聲,滿面愁容。
有幾個看不出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的孩子,上身都套著支具。這硬硬的械具,緊緊束縛著這些單薄的身子,也束縛了本應有的活力,他們的眼睛裡,沒有光。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調皮地在走廊上跑來跑去,在這個壓抑的空間裡,這是唯一的一絲朝氣。
看著這些孩子,尹山和阿麥爾心裡都湧出一陣酸澀。
如果不是因為陪阿麥爾來這裡看病,尹山絕對想象不到,有這麼多不幸的人承受這種苦。
阿麥爾能體會他們的苦,原來這是一種常見病,而自己曾一度以為這種情況是罕見的,是天生的。
號終於被叫上了。尹山在前,阿麥爾在後,走進周教授的診室。
周教授起身仔細檢查阿麥爾的背,詢問過去發展的經歷及目前的不適。一旁的助理拿著量角器對著阿麥爾帶過來的片子測量角度。
“典型的特發性脊椎側彎,之前沒有及時治療,已經錯過了保守治療機會,手術是唯一的選擇了。” 周教授說明情況。
“特發性脊椎側彎是什麼意思?”阿麥爾問。
“就是後天性的脊椎側彎,你這種不是天生的,現在發病率很高,在青少年中僅次於近視、肥胖。不過很多病例都不嚴重,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透過形體鍛煉、佩戴支具可以矯正,但是,”
周教授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片子上助理已經標出來的資料:“但是你的胸彎,已經發展到105度了,很嚴重了。我們對50度以上的角度都是建議手術。”
“如果不手術,形體有缺陷不說,以後再進展的話,有一定的機率會引發心肺功能、神經壓迫等問題,影響生活質量,越早做越好,年紀大了效果會差些。做手術呢,要做進一步檢查,評估手術體徵及手術風險,還要先做牽引,再進行手術,恢複期後生活可以一切正常,角度會穩定在20度以內,幾乎沒影響,外觀上也幾乎看不出來異樣了。”周教授詳細補充道。
阿麥爾完全不在乎有什麼風險,手術他是決心要做的。
“那手術需要多少錢呢?” 阿麥爾小心翼翼地問。
“哦,這個要等你做完檢查才能出具體的手術方案,考慮做牽引等情況,預估個20萬左右吧。”周教授回答。
阿麥爾有些猶豫。做手術肯定要備著一筆錢,他和巴特爾有心理準備。出門時,巴特爾和他說過,這幾天會在家裡抓緊賣幾匹馬湊湊,到時會轉給他交醫療費。但他知道家裡情況,錢,怕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