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陳董事長找到了自己兒子千辛萬苦追到的物件,希望她能去考研究生,這樣自己的兒子可能就會改變之前的想法,剛開始陳董事長並沒有說服這位女生,甚至還惹到了這位女生的反感。
但是畢竟薑還是老的辣,陳董事長就找到了女方的家長。在兩位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陳董事長就和女方的家長就做出了一些承諾。
最後的結果是,女生在家長的極力勸說下,沒有辦法就先報考了研究生,而陳董事長的兒子陳尋也是知道了這些都是自己爹的傑作,但是又毫無辦法,畢竟有些時候吧,兩個戀愛中的男女,一旦女方考研成功,就是裂痕的開始。
最終可笑的是,女方並沒有考研成功,而男方考上了。
言歸正傳,就在東廠的秦立和何永為引數比例頭疼的時候,陳董事長的兒子陳尋早就從國外以高薪挖到了目前掌握著最先進的裝置引數範圍的人才。
至於為什麼一直沒有拿出來使用,就是為了能讓秦立和何永為首的青壯派們會被元老派逼入絕境,更是為了能助長元老派的氣焰,讓他們可以在工廠肆意妄為。
說一千道一萬,陳董事長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自己的兒子能順順利利的接班而掃除一些障礙。
為了這個目的,陳董事長可以犧牲掉一部分市場,一部分利潤,甚至是一些人才。
終於,以秦立和何永為首的青壯派們始終找不到正確的比例引數值而絕望時,陳董事長的兒子以自己名義把高薪挖來的人才、不動聲色的給安排進了東廠。
也就在這時,也是元老派們最囂張跋扈的時候,甚至他們已經開始在公司的高階會議上提出,免除秦立和何永的職位的提議。
也是從在這一段時間開始,市場需求量的熱度也逐漸到達的頂峰,也因為前一段市場過於火爆的原因,各大商家都看到商機,於是,接下里一、兩年的時間裡各地的新建的小工廠像雨露春筍般出現了一片又一片。
最終將導致的結果就是,價格被打壓的越來越低,利潤空間就逐漸越來越小,導致市場上的流通的貨層次不齊。而原本有些的產品並不需要較好質量的原料就可以投生產而進入市場,所以一些廠家就開始選擇次一點的原料進行加工生產。
其實市場的有些行業的買家並不需要過好的原材料產品,稍次一點的原材料是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於是,這兩方行業的買賣方陣營就一拍即合。產生的後果就是,短時內直接就拉低了產品的價格。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許多中大型工廠企業的利潤直接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更壞的是,隨著供貨市場不斷的湧入,整個市場居然開始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
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市場產品的價格已經觸及到成本線以下,大量的小型工廠開始停工停產,而中大型的工廠也只能減產,但是前期的出貨量實在是太大了,相關的產業在短時內根本就不需要在進貨。
雖然市場上已經有大量的工廠開始陸續停工停產,但是一旦價格稍有回暖,這些工廠的機器就會馬上開動,所以導致了中低市場的產品價格一直持續低迷。
而這個時候,國內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極端現場。
在市場上中低端的產品滿市場都有,而價格都極低;但是市場的高質量、高品質的高價格產品需求量雖然不多,但卻供不應求,而且價格還極高,再加上這些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大部分的貨量,還都是從國外進口,直接就導致了價格不斷的走高。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國內的工廠的生產線幾乎都是生產中低端的產品裝置,高品質的產品在國內幾乎是一片空白。
出現這種兩極化的現象也是進一步說明了,隨著國內新興產業的崛起,各行各業對於質量的把控和追求是越來越高。
從這裡也能看出,中國逐漸開始從一個低端製造業國開始往中、高階製造業國大步邁進。而這個行業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是大背景的一個小縮影。
由此可見,不管世界怎麼變、行業怎麼變、市場怎麼變,永遠不變的是:“好的產品永遠是市場最缺的!!!”
而此時,有些有眼光的中大型工廠企業早就已經著手引進了,最先進的裝置和最好的原材料,並開始預備投入生產。至於那些小型企業根本沒有資金去參與這些競爭。所以這個時候,誰率先能大批次的生產出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誰就能搶先佔據高階市場的份額,誰就能吃到國內高階市場空白期的第一波也是最肥的一波大紅利。。。。。。
喜歡不曾長大的九零後請大家收藏:()不曾長大的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