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的魏軍此時駐紮在北面全無動靜,陳泰選擇了對廖化和陸凱之間的戰鬥作壁上觀。
他知道蜀軍除了廖化還有一支由夏侯霸率領的軍隊也在不遠的附近,雖然眼前局勢大好,但他並沒有被衝昏頭腦。
陳泰將手中的兵力牢牢捏住沒有急於圍攻廖化,正是為了可以在夏侯霸前來增援時阻滯其行動。
陸凱攻勢不停,廖化軍危在旦夕,但全軍上下身處絕境仍在努力奮戰,因為過去的勝利讓他們堅信大將軍姜維不會輕易拋棄他們,對東吳背盟與偷襲的憤怒也使得這些將士們心中憋著一股氣,拼命咬牙堅持等候復仇的時機。
姜維確實很急,他已經竭盡全力率軍往東面趕,無奈陸路受雨水影響變得泥濘不堪,騾馬行進尤為困難。漢軍的水師大部也被派回漢中去運送下一批的糧草和結束潼關救援戰準備出川參戰的姜遠軍,現在姜維手中掌握的水路運力並不足以將他的大軍迅速運往東面。
東吳的進攻很巧合地卡在了廖化和夏侯霸兩軍糧草將盡的時間點,漢軍此時為數不多的船隻都用來往楊縣運輸糧草了,根本不可能有餘裕來運送兵力。
不幸中的萬幸是,陸凱手中掌握的東吳水師幾乎全部進入了堵水,所以漢軍仍然擁有西漢水的控制權。若是吳軍派出更多的水師將西漢水也佔據了,那此時他們不但運不了兵,連糧草也不得不轉用陸路來運送。
東三郡戰局逆轉,漢軍前鋒陷入苦戰,江州永安的羅憲也在此時給成都送去了告急文書——施績率領的一萬吳軍已經越界進犯永安白帝城。
東吳的背盟震動了季漢朝野,劉禪怒斥了不久之前出使東吳回來報告稱兩國關係融洽、一切正常的使臣,並催促群臣拿出對策。
最終,群臣們商討出的結果是應當立即徵調南中和涼州等後方的守兵參戰,絕對要死保東大門永安。
但羅憲隨後的戰報文書中卻提及江州的局勢暫時穩定,不需要後方增援,建議朝廷考慮將援軍用在別的更緊要的方向。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和施績故意擺爛脫不開關係。
進攻永安的這一路吳軍在越界之後大造聲勢,佔了幾座縣城,但隨後便止步不前。
羅憲和施績防區面對面,本來就不算陌生,此時見吳軍舉止異常,雖然沒有互相通氣的但也基本猜到施績不願與自己真刀真槍幹仗。
他知道此時姜維正率大軍在東三郡作戰,自己這邊能夠維持眼前的局面便是最好,不必再胡亂呼叫援兵給主力增加負擔。
施績先後數次率軍兵臨永安城外,不過都是如同閱兵操練一般走一遍排場便退走,每一次完事之後他都會給孫據寫戰報,虛構自己和蜀軍交戰激烈、羅憲守城堅決頑強難以攻克。
孫據這會兒聽說陸凱在上庸咬住了蜀軍前鋒,急於拿出戰果討孫綝歡心的他哪裡還顧得上施績,除了空口派人催促施績儘快攻克永安之外便沒有別的舉動了。
羅憲和施績心照不宣的假仗得以前後持續一個月。
永安這一處雷聲大雨點小,但上庸那邊卻是實打實血腥殘酷的廝殺,廖化堅守營壘等候救援,先等來的不是自家的援軍,反倒是乘船行動迅速的陸抗。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