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是想先把劇本寫出來,遞交給上面看看,再申請進入監獄拍攝。
實在不行,就只能想其他辦法,不過那樣會削弱影片的紀實風格,讓觀眾感覺到不真實。
“我支援曉玲,看了她的本子我覺得我們對弱勢群體太不關心了。”慕姍姍關切道,“你想想看,一個坐了十幾年牢的犯人,出來後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估計她都不會上公交車買票,也不會打電話聯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就像一個孩子。”
“你想怎麼辦?做一期節目,對一個剛出獄的犯人做訪談?”林子軒好奇道。
“試試看吧,我還沒想好透過什麼形式來反映這種狀況,是做訪談,還是用紀錄片的形式。”慕姍姍不確定道。
“那你和曉玲商量吧,她也要蒐集資料,這兩天就該來了。”林子軒建議道。
林曉玲同樣要來滬城參加滬城國際電影節。
這一屆的電影節有一個專題,叫做“華國女性導演作品研討”,會在電影節期間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導演的電影,包括港臺地區的導演。
林曉玲的《我們倆》就在其中。
無論是港臺還是大陸,女性導演都是少數,她們拍的影片題材大多是反映女性的意識。
林曉玲只算是小字輩,由於《我們倆》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了最佳女演員的獎項,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所以有了參加這個專題的資格。
這個研討會主要是探討女性電影的發展。
在國內,通常把女性電影分成三類,女性題材或者主題的電影,女性主義電影和女導演創作的電影,從創作主題上講,強調女性電影必須由女性執導。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電影屬於小眾中的小眾。
“曉玲越來越有導演的模樣了,以前還是個瘋丫頭呢。”慕姍姍說笑道。
“咱們不都是這麼過來的,你第一次主持春晚緊張的睡不著,這次的頒獎典禮輕鬆的就過去了。”林子軒調侃道。
這一屆金鶯獎過後,慕姍姍的主持獲得了好評,媒體普遍評價是沉穩大氣。
對於現在的慕姍姍來說,在舞臺上掌控局面毫無問題。
滬城國際電影節沒有請慕姍姍主持,而是請了一位精通外語的滬城本地主持人來主持,這畢竟是滬城市政府舉辦的電影節,他們更願意用自己人。
在街上閒逛了一天,兩人返回了酒店。
面對媒體的質疑,金鶯獎組委會發了一個宣告,這次的評選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問題。
這是相當官方的說話,算是給大家一個交代,其實就算沒有交代,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滬城國際電影節即將開幕,媒體折騰了兩天,就把目標對準了電影節。
他們質疑金鶯獎更多的是為了迎合讀者的需求,讀者喜歡看有內幕的新聞,不過新聞具有時效性,你要是天天報道,讀者也會厭煩。
所以,找一個新目標是最好的選擇。(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