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漿粑粑外表金黃酥脆,裡面潔白軟糯,熱氣騰騰而又微酸甘甜。
做米漿粑粑講究的是手藝:粑粑的酸度全看米漿碰到灼熱的生鐵後那瞬間的反應;
粑粑的口感需要的是烤粑粑的火候、翻動模子的頻率以及烤餅人的耐心,很多剛剛開始製作米漿粑粑的,如果稍微掌握不好,米漿粑粑就會發酸,而發酸的米漿粑粑是不能收取客人任何錢的。
雲南把玉米叫包穀,包穀面製作的粑粑,雲南人就叫做包穀粑粑。
當然,包穀粑粑也並不全是包穀做的,是大米,包穀,糯米磨成細粉之後蒸制而成的。
包穀粑粑吃起來一點也沒有玉米麵的那種隔嗓子的感覺,反而是香糯潤滑,咬一口恨不得把舌頭都咬掉。
昆明街邊的包穀粑粑都在熱騰騰的蒸鍋裡放著,等著你去挑選,挑好之後,賣粑粑的人會很體貼的給你包兩片包穀葉子,讓你想聞不到包穀香都難。
楚雄的蕎粑粑是彝族的主食,蕎麥是雲南高寒地區出產的一種粗糧,做粑粑一般用甜蕎,而做蕎麥飯卻恰恰相反,是用苦蕎。
甜蕎麥清涼爽口,而且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是糖尿病人的上佳食物。
而用苦蕎做成的苦蕎粑粑味道略苦,所以在彝族地區,每當春暖花開生產蜂蜜的季節,把苦蕎粑粑燒好或煎好後,人們從蜂蜜桶裡取出蜂蜜,用樹葉包好,蘸食苦蕎粑粑,苦中帶甜,那番滋味只有吃過的才能體會到。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面麥烤餅。
小麥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發麵相當講究,要加適量的鹼,揉透,再用精油分層,撒上蔥花,花椒,食鹽為鹹味;
之後加火腿,肉丁,油渣,紅糖包心為甜味。做成圓形小餅後,一次6個,鹹鹼各半,整齊地擺在一個圓形砧板上。
再用油刷在餅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層香油,然後放入鍋中烘烤。大約十分鐘後,一鍋黃燦燦,香噴噴,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鍋了。喜洲粑粑不僅色美味香,而且廉價實惠,在喜洲吃喜洲粑粑,那是最美妙不過的事。
“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有。”這是滇西的一句民諺,道出了麗江粑粑的魅力所在。
麗江粑粑的主要原料為當地筋麥面、火腿等,色澤金黃,味分甜鹹兩種。
吃起來酥脆可口,香味透心。據說,麗江粑粑是外地人學不去的“專利”,因為只能用麗江的水和麥面,才能作出那個味道。
“啊,金花妹子,想不到你真的是雲南粑粑專家啊?”楚留香聽房蘭如數家珍地把雲南的粑粑一一說出來,真是很佩服。
“這才一半都沒說到呢,直說了昆明、楚雄、大理和麗江這一條路的粑粑,還有一大片雲南的地方沒有說到呢!”房蘭微笑著,她為自己能在解放軍同志面前展現了一下自己而感到非常驕傲。
喜歡鐵道炊事兵請大家收藏:()鐵道炊事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