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樣可愛的孩子,李媽媽又動心了,她悄悄地跟壯壯商量:“你阿孃剛生個小弟弟,自己也需要人照顧,壯壯不如到姥姥家去住一段時間,姥姥家有個小姐姐,還有兩個小弟弟,你就跟他們一起上學堂讀書,一起回家寫字,有不會的,小姐姐都會教你。”
小壯壯猶豫再三道:“我得跟阿孃阿爹說一聲。爹孃同意才能出門玩。”
李媽媽心疼地摟住了小壯壯,這麼懂得體貼父母的孩子,哪找去?
楊大哥立馬就同意了,在他看來,男孩子就應該摔打著長大,以後才能立馬橫刀闖四方,能出門就多出門,能走多遠就走多遠,他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長大的。
李媽媽看著劉大姐兒母子平安,放心的帶著小壯壯回莊了,李小紅則留了下來,過了洗三再走。
劉大姐兒醒來看到小壯壯到姥姥家去玩兒,倒也放心,她自己還需要人照顧,這種時候,親友願意伸手幫她照顧壯壯,感激還來不及。
洗三完畢後,李小紅看劉大姐兒身子恢復的挺好,可以自己照顧孩子。又僱了個婆子,照顧大姐坐月子,李小紅放心的回去了。
從頭至尾,不管是劉大姐、李小紅還是楊大哥,沒有一個人想起來要給劉白氏報個喜捎個信。
當親孃當成這樣,可謂失敗徹底。
又到了月底,李小紅開始盤帳。
她做了好幾個分類賬簿。田莊的、空間的、帳房學堂的還有幾個鋪子的。
先在分類賬簿上體現各自的盈虧,再匯總到總帳上,這樣才能區別出那一塊兒盈利,哪一塊損失。
她真沒想到所有的產業加一起還是入不敷出啊!
瓷窯現在只有投入,沒見到一分錢利潤。
賬房學堂,也是勉強持平,今年受到兵役和饑荒的影響,生源大幅下降,持平已經是大徒弟竭盡全力的結果了。
糖坊,本小利薄,還打出沒名聲。
糧店,賣的是自家產出,談不上收益。
農莊,大都今年才收上來的新農莊,收成連往年的一半都比不上。佃戶的生活還得有保障。冬天的口糧還要發下去。
空間,唯一有收益的就是空間了。空間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種苗,而且還收了很多的糧食,『藥』材。但如今空間裡有400多人需要生活,這也是一大筆開支。
李小紅登完了總賬,開始琢磨,看來今年還得過個緊巴年。
好在空間,在冬天裡也是有產出的,不受外界四季的影響。若是沒有空間,這個攤子真是撐不下去。
看看天『色』已晚,她起身到院門口,等候放學的孩子們。
這幾日,這是收麥子最繁忙的季節,農民們辛苦了一年,就等了這麼幾天收穫喜悅。
劉大牛日日趴在地裡,沒時間每天迎接孩子們,李小紅自覺地接過了這項工作,讓孩子們隨時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