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還是世家門閥的天下,不是他們的人,真的很難塞進來,李世民只能徐徐圖之。
因此,在歷史上留名號的貞觀狀元都不多,更別說留下什麼大名。
大臣們還陷入震撼之中,李承乾又說:“還有何事,繼續吧!”
潛在意思就是,馬匪繼續找就行了,反正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我也承認是怎麼回事,但不會說出來。
鬧事的,尤其是領頭的,全給我往死裡搞,讓他們生不如死。
被李承乾這一招給嚇到了,大家都閉嘴不言。
等了幾秒還是沒人出聲,李承乾說:“既然剛剛說到讀書人,那孤就說一說科舉之事!”
這話一出,所有大臣心中都咯噔了一下。
“眾所周知,我朝科舉分為常科和制科。
常科,只要不是遇到什麼特殊情況,每年都會舉行。
制科,特殊錄取特定人才。
主要分為,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等六科。
孤覺得,這樣太浪費讀書人的家資。
一年的時間,有些遠距離的讀書人,趕路就需要花上幾個月,這還是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
一旦出現意外遲到,讓他們在長安等一年,他們可能沒有如此雄厚的家資。
來回折騰兩次,甚至只是折騰一次,可能他們就沒機會了,還是因為他們沒有那麼豐厚的家資。
所以,首先,孤打算定科舉為三年一次。
如此,至少有兩年的時間,可以讓讀書人安心複習,而不是每年都惶恐不安,導致學習都沒辦法學進去。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監國英明!”
魏徵第一個站出來。
“監國英明!”
“監國英明!”
“……”
其他人一想,這個好像沒什麼利益,也沒什麼損失,也紛紛贊同。
李承乾不是沒想過後世的錄取辦法,但時代情況不同,除非他先花至少一二十年的時間,把學校制度普及再說。
還不如在科舉的框架下完善,至少馬上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