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就是‘帝王之舌’的能力,‘帝王之舌’是經歷不斷練習和慢慢實踐才能掌握的技能,今天我教給你的並不是舌頭的訓練方法,而是眼睛!”
王老一連串神技施展過後,竟告訴黎齊今天教導別的技能,黎齊一陣白眼晃過,不過隨後立馬重燃精神,‘詭秘之眼’必定也是神乎其神的技藝。
等等,這麼說,看來王老已經熟練掌握了美食界頂級的神奇五感了麼,莫非真的是頂級廚神?
時間已經是早上7點半鐘,劉樂從睡夢中醒來,開啟手機立即看見黎齊的資訊,
“我去集訓了,小子,等我出關了,請你吃大餐!”
微信內容是凌晨的4點35分,劉樂看到資訊後笑罵道,
“還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呢,你以為你是科比呀,滾蛋,哥們兒回莊了。”
黎齊這次被被王老帶到了禽肉魚鮮的攤位,王老說魚、羊、牛、雞,蔬菜、瓜果都是鍛鍊眼力的極佳原料,鮮雞的長翅瘦爪、游魚的背鰭噻蓋、牛羊的唇齒足蹄,單憑眼力就能看出年齡、健康和產地。
黎齊無限渴望這種神奇的能力,他迫不及待的開始認真學習起來。
先從魚肉開始,王老先生教導黎奇如何分辨飼料魚、食草魚和食肉魚,
“飼料魚體色發黃,體型肥胖,剖開腹腔有較多的脂肪,而食草魚體色發黑,體型較瘦,髒體也比較小,食肉魚則是無鱗,肉質細膩滑嫩,鮮甜美味,食肉魚主靠食用小昆蟲,小魚,小蝦,螺螄肉,蜆肉,蚌肉為主。”
王老先生邊說邊彎下腰身,他雙手同時入水,點水瞬間兩隻手的食指中指和大拇指間立刻出現了兩條游魚。
一條是餐桌最常見的草鯉,一條則是東北菜館常見的黃牯魚,又叫嘎魚。
王老繼續給黎齊講解魚肉的分類,全然不顧攤主伸長脖頸一副驚掉下巴的表情,
“草魚就是最常見的飼料魚,由於其生長週期快,魚肉會略鬆散,魚刺多,口味略顯不佳。”
“黃牯魚則生長在長江三峽的天然潔淨水域,靠食用無脊椎動物、小雜魚、蝦等動物為食,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十分鮮美,食用方法也非常多。”
邊說著他邊快速卸掉雙手指尖的握力,游魚瞬刻從指尖划走,王老又迅速右手下襬,一條團頭魴重新又出現在他的右手三指間。
團頭魴即是人們常說的武昌魚,其魚主要攝食苦草、輪葉黑藻等水生植物,也喜食旱草碎屑,它生活在淡水中下層,主要以湖泊、水庫靜水區為主,喜棲淤泥底、有水草的敞水區。
“武昌魚肉質鮮嫩魚肉緊實,有其獨特的淡水清香,它便是食草魚類比較有代表性的魚種。”
王老知無不言,黎齊努力往頭腦中記錄著各種知識。
“其實也不能絕對而論,有時食草魚也可能變成雜食類,很多魚類雖然主食水藻或者主食小魚小蝦,但同時也吃昆蟲幼蟲等,是非絕對單一的食性,所以同型別的魚肉口感也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