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杜荷他爹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杜荷他爹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好不容易來一趟長安,羅逸倒是被杜荷給請去了家中。

尤其是杜荷與城陽公主是一對恩愛夫妻,這駙馬府都感覺二人是不分彼此。

而城陽公主也是問起姐姐長樂的事,羅逸也是說起好著呢。也是讓城陽公主笑得是有些曖昧。顯然姐妹二人裡平素也沒少說些體己話。

至於杜荷,羅逸覺得這與他年紀相當的傢伙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

原因很簡單,除了即將到來的戰事,還有就是對於李承乾最近的改變有些憂心。

不過如今羅逸在這裡,顯然杜荷也暫時拋棄了一些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二人聊著的時候,羅逸先是說起了杜荷的哥哥杜構,再說起了他的父親,一代名相杜如晦。

羅逸可以看得出杜荷對於自己的父親言語間都是崇拜之情。

這點羅逸也覺得合理,房謀杜斷的水平,大家都曉得的。

但是說起杜如晦,其實在羅逸看來,他的早死對於大唐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哪怕四十六歲的年齡在古代不算英年早逝了。

杜如晦和房玄齡的經歷比較相似,兩個人都出身於官宦世家,在隋朝都曾經擔任過低階官職。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的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經非常看好兩個人的才能和前途。

高孝基給予杜如晦的評價是:“公有應變之才,當為棟樑之用,願保崇令德。”你很有應變事務的才能,應當是棟樑之才,希望你能保持美好的德行。

可是即使深得當時吏部侍郎的賞識,杜如晦在隋朝仍然沒有得到重用。在經過13年的預備官員經歷之後,他才得到一個滏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縣尉的官職。

不知道受到這樣的任命,當時已經33歲的杜如晦是什麼樣的心情。他的祖上世代為官,祖父杜徽曾經官至懷州長史,父親杜吒曾經擔任昌州長史,到了他這兒,雖然有著被人稱道的才能和品行,卻只是得到這樣低微的一個官職。

儘管史書上並沒有關於杜如晦此時心情的記載,但是“棄官而回”四個字已經能夠說明一切。

在長達十餘年的預備官員生涯中,想必杜如晦對當時朝政、上下官員作風已經有了極其清醒的認識,所以擔任滏陽縣尉職務不久,他就棄官不做,又回到了長安城中。

很快,秦王李世民平定長安,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杜如晦來到秦王府,李世民任命他為法曹參軍,不久又升遷為陝州總管府長史,對他的才能和見識非常欣賞。

他和房玄齡一樣,成為李世民的重要謀士。

但是其聲望在羅逸看來同樣給他帶來了危險。

李世民早在當秦王的時候就以愛惜人才著稱,他在秦王府設立了弘文館,以吸引和培養天下名士英才。這些文人可以和李世民共商國策,賦詩作文,為當時的政壇和文壇都帶來了新氣象,其中尤以“十八學士”最為著名。在這十八個人中,杜如晦雖然年輕,卻因為才高學廣居於十八學士之首,房玄齡也排在他後面,位居第二。

隨著李世民平定叛亂的戰功越來越大,唐高祖李淵給他的官職也越來越高,包括三公之一的司徒、相當於宰相的尚書令和中書令。當他的軍功實在太高而無可再封的時候,李淵索性自創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官職授予了他,待遇遠遠超過當時其他諸位王子,地位僅次於皇帝自己和太子李建成。

官高權重,幕府之中又有多位謀臣為他出謀劃策,李世民自然而然就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防範之心。

既然有了防範之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削弱李世民的支援力量。於是李建成上書李淵,請求將李世民最得力的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派到外地去做官,沒有朝廷的命令不得回京。

李淵身為開國皇帝,一點兒都不缺少對各方勢力的思慮與權衡,他馬上准奏,不僅勒令房玄齡和杜如晦離開秦王府,沒有朝廷詔令不得回京,同時還下令將秦王府裡李世民的其他得力干將調離京城。

之前李世民有諸多謀士武將,如同猛虎添翼,現在皇帝和太子的這一番舉動,就好比去掉他的左膀右臂一般。

才能和功勳已經到達天策上將之位的李世民,又怎麼會甘心屈居於他人之下呢?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哥哥。

一場更大的謀劃正在醞釀之中。

這場謀劃想來不必多說,正是那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六月,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傍晚時分天氣仍然酷熱難當,空氣中一絲風都沒有。

長安城中的一座府邸之前,連同大紅燈籠都籠罩在神秘的沉靜之中。門口的衛兵身板挺得筆直,如同雕塑一般,就連他們緊緊握住武器的手,在夏日的酷熱裡也好像沒有多少熱度,有的只是鋼鐵般的力量與冷峻。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