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有來頭的病人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有來頭的病人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今天的羅逸又是被“請”去了長安,這次是真的去看病,而且讓他看病的人來頭還不小。

是一個突厥人……

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聽起來鼎鼎大名,但不過就是亡國之君罷了。

這位頡利可汗在貞觀四年被綁來了長安,被李二封個官養著。

甚至於病重,這李二還派個太監親自請他去一趟長安。

至於頡利的病,白羽看了一下,對他而言算是能醫的病,但是在唐代還真是會死人的。

膽囊炎引發的細菌性感染,需要的是抗生素。

羅逸看了眼這病床上的頡利可汗,在長安的四年生活,這傢伙的穿著都是長安人一般。但是突厥人的體貌特徵還是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稱為突厥人後代的傢伙,在羅逸看來壓根就不像他現在看到的突厥人好吧。

都是屬於亂認祖宗的傢伙。

病的問題不大,但是羅逸覺得李二的態度比較的微妙。

頡利死不死應該對於李二而言是沒有影響的,但是李二此時卻還願意特地為頡利去請他來長安。

在羅逸看來,以他對李二的瞭解,李二留頡利可汗的命,除了是說大唐會善待投誠者這點,還有一點是這事算是“有肚量的報仇”。

關於這件事,自然得說起渭水之盟,畢竟李二心裡覺得最恥辱的時刻就是這個時候。

至於何為有肚量的報仇,留你一命算是有肚量,但是這給你封個官嘛,在羅逸看來就是有點噁心頡利的意味了。

要知道當年的渭水之盟,是讓大唐賠了臉面,丟了尊嚴,這才是李二覺得的奇恥大辱。

公元626年,這一年八月,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這個月月初,秦王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另一件事,則是在月末,突厥的首領頡利可汗,率兵20萬,與唐軍對峙在渭水河畔,一時間,長安城危矣。

頡利可汗在此時選擇大軍進攻,並非偶然,而是他聽聞唐朝內部發生了武力奪權,因此便想趁此機會,從中漁利。

此事的最終結果,是李二親率六騎,前往渭水之上的便橋與頡利可汗歃血為盟,雙方達成約定,唐朝給予突厥一定利益,而頡利可汗選擇退兵,並在當年九月,送給大唐戰馬數千、牛羊若干,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如此看來,似乎條件不錯,頡利可汗不僅退兵,還給大唐一個大禮包,這貌似是好事,但就是這個好事,讓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為何?只因大唐在這個所謂的“渭水之盟”中,被人家打到城下,刀架在脖子上籤訂的盟約,不僅賠了臉面,並且丟了尊嚴,大唐國威蕩然無存,這讓李世民怎麼能咽的下這口氣?

突厥曾經在歷史上,相當的不可一世。

公元552年,實力強橫的突厥,擊敗柔然部落,成為了草原上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

與此同時,野心膨脹的突厥,逐漸將觸角延伸到中原,但經過隋文帝連續二十餘年的打擊,強橫的突厥,被隋軍打成兩半,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而到了隋朝末年,正值東突厥的巔峰時期,此時中原混亂,為了達到自己能夠入主中原的願望,不斷的暗中支援中原各方勢力,如劉武周、梁師都,還包括唐高祖李淵。

鑑於實力不如人家,李淵審時度勢之下,“當機立斷”的就向突厥當時的掌權者始畢可汗稱了臣,雙方還簽了合同,約定李淵必須“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這種不平等條約,也是無奈之舉,誰叫你打不過人家呢?就連李淵當了皇帝之後,還繼續給東突厥送去不少財寶之類的東西,畢竟當時政權初定,更重要的是,還是打不過人家。

可能是李淵送去的金銀財寶不夠數,始畢可汗十分震怒,就聯合劉武周等人,要直搗太原,教訓教訓李淵,但信心滿滿的他,卻在走到半路,突然病逝,這才是大唐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若不然,還有沒有大唐都是未知數。

接替始畢可汗的,是他的二弟處羅可汗,但不幸的是,處羅可汗僅在位一年,就病逝而亡,緊接著,頡利可汗成了大王。

在他初掌權時,就與大唐發生了多次交鋒,唐高祖李淵對此也是不勝其煩,決定挑選精銳,要給這個囂張至極的頡利可汗一點顏色看看。

就在李淵信誓旦旦的要教訓突厥時,玄武門之變發生了,他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被迫成為了太上皇,秦王李世民成為了大唐最高的統治者。

玄武門事變發生的同時,向來不安分的頡利可汗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經過近兩個月的整備,在玄武門之變的兩個月後,也就是公元626年8月,率大軍20萬,直奔長安而來。

此時的李世民,剛剛登基才19天,真正的是皇位還沒暖熱,面對來勢洶洶的突厥大軍,李世民也是頭皮發麻,打還是不打?是一個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按照當時唐軍的建制,並非沒有一戰之力,當時長安地區駐紮有大約3萬部隊,而關中地區,還有十幾萬的中央軍,依照這個實力,來對付突厥的二十萬大軍,並沒有太大問題。

但若是打,同樣具有極大的風險,且不說是否能夠打得過突厥兵,單是李世民剛剛登基,立足未穩,就是最大的隱患。

要知道,長安城內,藏在暗中的各方勢力還沒有完全平息,看似有幾萬軍隊,但這些士兵,不排除有李淵,甚至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在內,如果與突厥開戰,萬一中間有人使壞,臨陣倒戈,那可就糟糕了。

與此同時,如果開戰,必然是李世民率軍迎敵,看突厥的架勢,這場戰爭,一時半會結束不了,一旦這樣,李世民就不得不長期在外作戰,而長安城內,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就有可能搞一些“復辟”這樣的事情,到時候前有突厥大軍,後有“復辟”勢力,就更加無法收拾。

但如果不打,任由突厥人在外肆意搶掠,那麼李世民的威信就會盡失,無論是百姓,還是各級官員,看待李世民就會有所不同,這到時候處理就會更麻煩。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