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在大唐看演義?

第一百五十九章 在大唐看演義?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移民全球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雖然書中秦瓊也沒少開掛,但劇情幾乎都做了合理化的處理。比如秦瓊的姑父羅藝和姨夫邱瑞。這倆人不是簡單的工具人。

羅藝的出場是為了引出羅成,羅成在隋唐裡代表著官,與單雄信的匪的矛盾是隋唐的一大主線。而邱瑞的出現不止是為了在長安救秦瓊一命,更主要的是用邱瑞的視角引出楊廣弒君的這一段劇情。所以秦瓊的掛不是隨便開的。而程咬金則是想開掛就開掛。所有說隋唐的秦瓊的劇情都差不多。但程咬金的劇情區別可就大了。

當然儘管羅逸同樣認為秦瓊的形象被演義小說嚴重拔高,畢竟他認識的秦瓊和演義裡完全不大一樣。但還是得再次強調選擇秦瓊做主角,是隋唐系列演義小說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當然這裡羅逸首先要糾正一下:以秦瓊為主角的作品並不是《隋唐演義》,那部書時間跨度太長沒主角。

一般我們熟悉的“隋唐歷史演義”,指的是經由明清兩代民間文人不斷創作整理而形成的《說唐演義全傳》系列小說及評話。

一句話講,選擇誰做主角,代表作者希望以誰的生活背景作為整本書的“世界觀”,或者套用現代的話說“展現哪個階層的故事”。

說唐系列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同時兼具了歷史演義與江湖傳奇的屬性。正是憑藉這一屬性,《說唐》系列雖然沒入選四大名著,卻在三國和水滸的夾縫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為從古至今民間舞臺上經久不衰的題材。

《說唐》透過“瓦崗英雄投明主”的歷程,將兩個階層的故事結合到了一起,寄託了古代通俗小說家民間藝人等“低階知識分子”渴望遇人賞識一展抱負的情懷。

能夠穿起這條線索的人不多,秦瓊恰恰就在其中。

首先,秦瓊是北齊大將秦彝之子,幼年時遭逢北周滅齊,秦彝被楊林擊敗,國破身死。秦瓊和母親回到鄉下隱居,從此記住了和楊林的仇恨。這反映了新統一的隋朝從一開始就沒能有效安撫被征服地區,為後面的再次分裂埋下了伏筆。這是第一條故事線;

當然不得不補充一句,“秦瓊是北齊將領後代”這一條史書並無記載,“秦彝”的名字也是編的,但當代出土的墓誌證明了秦父果真為北齊咸陽郡王斛律金的錄事參軍。

這在某種程度說明“關中政權打壓原北齊勢力”在古代就已經成為口口相傳的民間印象。

同時,借秦瓊牽扯出“仇人”楊林的位面,描繪出隋朝高層楊林、楊廣、宇文化及、李淵等人的勾心鬥角,最後奸人得道,致使朝綱混亂,民不聊生。這是第二條故事線;

然後,長大的秦瓊幹捕快走江湖,接觸到了大量的綠林好漢,最後為了兄弟義氣而造反,好兄弟程咬金也當上了“混世魔王”,共同對抗昏庸無道的朝廷。這是第三條故事線;

再後來,“大幫哄”式的農民起義終因管理不善而散夥,甚至還演出了“亂尋李密當主公”的鬧劇,最後兵敗洛陽,不得不出走投唐。這是第四條故事線;

最後,瓦崗英雄在秦王李世民的帶領下過關斬將,統一了天下,卻遭到光吃飯不幹活的皇帝和太子的打壓。瓦崗群英們再也不想失去親手打下的太平江山,決定除掉太子,擁立秦王為帝,終成大唐開國元勳。這是第五條故事線。

能同時穿起這五條線的人物,歷史上最接近的就只有秦瓊和程咬金。羅士信死得太早,故事不完整,不過“英年早逝”作為偶像派人設很好磕,於是給了他一個“玉面銀槍俏羅成”的形象

畢竟羅成的形象就是根據歷史羅士信來的,參見《大唐秦王詞話》,後來才分裂成那個二傻子。

尉遲敬德則不在山東大起義的圈子裡,與其他人交集不多,串不了戲。

其他歷史人物中也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比如房玄齡,出了名的北齊遺民,遭過貶,還有遠房叔叔給瓦崗當高參,但房玄齡一出道便高中科舉,跟一般的鄉村先生差距太大,寫不出來。最後由於名字的關係,程咬金被選做了搞笑擔當,於是正面“扛劇”的任務就交給了秦瓊秦叔寶。

但如果換別人當主角會是怎樣呢?

屈突通是上一場天下之爭北周北齊南陳)的勝利者,這一場群雄逐鹿裡隋末大起義的鎮壓者,如果按他的視角來寫,只能是“關東全是餘孽,農民都是做賊的骨頭”,必須將鎮壓進行到底——其實演義中也有類似的角色,就是楊林,而且古代說書人出於對忠君思想的肯定,已經把楊林在反派的框架內盡力美化了,“靠山王”的名號便是證明。但,該是反動派還是反動派……

李世民呢?李世民根本沒有經歷過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生下來就是開皇之治,寫他作為一個“少不學問,唯好弓馬”的世家公子,剛好碰到天下大亂,於是決定出來一展抱負——不是不可以,但還是那句話,與草莽江湖的聯絡太少,民間說書人沒法代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靖視角也是綜合參照上面二人。

應該說從李世民、李靖、屈突通視角寫出來的作品,是《三國演義》而不是《說唐》。

李世積不說了,歷史李世積分了很大一部分給演義秦瓊,然後又憑空添了房玄齡的人設……

另外,說到選主角,就多說幾句:

儘管《說唐》系列的主題是“英雄尋明主”,但在這個故事裡,古代歷代作者依舊塑造出了兩個“背離主流道路”的角色,王伯當和單雄信——主角團“良臣擇主而事”,王伯當“忠臣從一而終”,單雄信“綠林盟主管你明君不明君就不投降朝廷”。兩個人物,擴充了一整部作品的價值觀,特別是他們都身為瓦崗五虎,還都是正面角色,可見古代演義小說的精神內涵,並不都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封建”。儘管這兩人的小說形象與歷史相差比較大,但讀來依舊忍不住為之唏噓。

這在羅逸看來也是小說的特點:作者寫一個故事,是為了塑造一個世界,藉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為了某個人或者“想紅”。在這個世界裡,主角可以不是武功最高的,可以不是最被皇帝看重的,甚至可以悲情收場。但是每一個人物,都代表了作者的一種認識,一個理想,他們因作者抑制不住的渴望表達的慾望而存在,因作者賦予的思想血肉而精彩,在作者的精神世界裡熠熠生輝。

所以羅逸不得不說的一件事,那就是演義純娛樂向可以,當考究是真的不行。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