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80畝糧食,交226斤糧,說實話真不多,現在隨便一畝地,也能輕輕鬆鬆收一千多斤糧了。
但是,奈何古代的畝產量實在是太低了。這八十畝地,也就勉勉強強夠一家人生活,稍微出現點意外,家就要沒了。
古代是沒有化肥的,全都是人工肥,就是所謂發酵過的屎和尿,人工肥不僅產量低,氮磷鉀含量更低,所以古代的土地是需要輪耕的,基本是種一年、休一年。
八十畝地一年只能種四十畝左右,唐朝畝產大概為1石約合113斤,一家一年種40畝地,只能收4520斤糧。
古人因為每天都要乾重體力活,所以,成年老爺們一天大概要吃2斤7兩,一年就得吃986斤。平均一家都是五口人,小孩子加婦女的飯量都按大老爺們的60算,他們要吃2364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說,全家人一共需要吃986+2364=3350斤,上交朝廷226斤,大概只能留下944斤糧。
這樣看,留下的糧食還挺多,夠一個成年男人吃一年了。但是先別急,做飯得買鹽吧?一年不得吃幾頓肉?下地幹活難道要裸奔?天天干活難道不生病?
所以,農民拼死拼活一年下來,就根本剩下不了多少東西。
“庸”其實也很好理解,給農民分多少地合適,肯定是王朝裡的高人精細計算出來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你在家裡老婆孩子熱炕頭、豆腐花生喝點酒,那是因為有人天天在前線砍人,保證了你的安全。
所以,每年你是不是得給朝廷乾點活?唐朝規定的也不多,只有短短的二十天。
但是,路上的時間可不算哦,路上的住宿費、餐飲費也都是你自己的哦。
平地上走路,一個人一天大概只能走40公里,跨河越山得再慢一半。所以,別看只幹20天活,加上路上浪費的時候,往往就得幾個月。
調是戶調,你成家立業了,小兩口過得和和美美了,朝廷還給你了20畝地讓你種桑和麻,那你老婆是不是也得給朝廷做點貢獻?
朝廷要的也不多,也就兩丈絹,三兩綿。我對織布不懂,也沒有找到資料,所以,不知道一個人多長時候能織完這些布,有懂的朋友可以留言區說一下。
但按照上面的估計,肯定也是讓你一年到頭忙的沒完沒了才能完成任務。
而且,以上的租庸調只是名義上收這麼點,實際上要比這多的多。
今天有人來視察,地方要刷牆提升形象,你是不是得出點錢買點塗料,出點力去刷刷牆?
明天大唐要打仗,你在後方躲著,是不是得去造張弓,磨點箭?
反正各種苛捐雜稅一大堆。古代的朝廷絕對不會讓老百姓們閒著,人閒是非多,不用白不用。
真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各有各的苦。
有人可能會問了,糧食會壞,佈會爛,既不容易儲存,又不容易運輸。古人為啥那麼傻,不統一收錢呢?
答案是:沒錢可以收。
古代的錢是銅、銀、金等金屬,其中金銀產量都特別少,主要靠的就是銅錢。
但是銅的產量也不高,加上咱們中國人又特別愛存錢,當時還沒有銀行,所以在市面上流通的錢就更少了。
宋朝的時候,朝廷裡面有高人,覺得徵稅收糧食和布匹很費事,於是,就換成了錢,結果就造成了銅荒和錢荒。
宋朝又不得不制定了“銅禁”和“錢禁”的法律。
私人不得買賣和使用銅器,只能政府去收銅。帶著一貫銅錢到國外溜達一圈,回來直接判死刑。
但是,這樣的效果依然很差,王安石變法其中有一條就是廢除“錢禁”。
後來的元明清還都會經常出現錢荒。元朝規定“金銀銅鐵貨皆不許下海”,朱元璋乾脆來了個海禁閉關鎖國。一直等到了信用貨幣,也就是紙幣大規模流通之後,才沒有了錢荒這一說。
另外,這裡再講個小知識點,唐初是按人頭徵收租庸調的。
不管你家有多少地,我收稅只看人,你家有一個成年爺們,那就按一個人的收,有兩個就按兩個人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