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軍妓營藏細作
北境的風裹著炭火餘燼掠過轅門,韓昭的指尖撫過軍妓名冊的裂痕,墨跡暈染的”丙戌年”字樣刺入眼簾——正是十五年前三川堤壩貪墨案的年份。名冊邊緣沾著青金色粉末,與糧道被劫時殘留的赤鐵礦砂如出一轍。
”昨夜冰河奇襲折了三十六個弟兄,倒有閑心查這些娘們?”軍需官王奎的靴底碾過炭灰,鞋縫裡卡著的黍米殼簌簌而落,”韓大人莫不是被白無垢的傘尖戳昏了頭?”
白無垢的青竹傘尖突然挑起帳簾,十七個軍妓跪在雪地裡,每人腕間的桃木鐲刻著”長命百歲”,與三川決堤時掛在柳樹上的嬰孩遺物同款。她傘骨輕敲第七個女子的發髻,銀簪應聲而斷,半截翡翠扳指滾落雪地——與鄭禹死前咬碎的殘玉嚴絲合縫。
”王大人鞋底的黍米殼,”謝明夷的裁紙刀突然插入軍需帳門簾,”是東南糧道特供的陳糧,可三日前糧倉已燒成白地。”他撕開簾布夾層,掉出的不是密信,而是半幅染血的襁褓,布料的焦痕蜿蜒如蛇,遮住了”丙戌年七月廿三”的烙印。
韓昭的鐵尺已抵住王奎咽喉:”冰層摻的赤鐵礦砂遇水膨脹,需每日添補新料——王大人袍角的冰碴,是子時添料時沾上的吧?”尺尾獬豸銅像映出對方驟縮的瞳孔,昨夜醜時冰河炸裂的場面歷歷在目。
軍妓中突然傳出啜泣。最年長的女子突然咬破舌尖,噴出的血霧在空中凝成北鬥七星,第七顆星的位置正對白無垢心口的青鸞刺青。當她撕開衣襟,守宮砂下的烙印竟是工部水司郎中的私章。
”好個忠僕。”白無垢的傘尖劃過女子脖頸,染血的傘面翻轉間露出夾層的糧道分佈圖,”十五年前你給鄭禹當洗腳婢,如今倒學會用胭脂盒傳密報了。”她突然捏碎女子懷中的瓷盒,靛藍色藥粉混著金箔簌簌而落——正是刑部文書專用的毒顏料。
謝明夷的裁紙刀突然插入雪地,挑出半截量河繩。繩結處沾著的不是冰碴,而是戶部特供的硃砂印泥:”工部上月核銷的二十條量河繩,有七條出現在軍妓營的床柱上。”當他撕開繩索夾層,掉出的不是密信,而是蓋著玄冥部印鑒的妓院地契。
五更梆子響過,王奎的首級滾進炭盆。韓昭鐵尺撬開他緊咬的牙關,舌底壓著的半張調令上,”白無垢”三字的筆鋒淩厲如刀——正是模仿他少年時批註《韓非子》的筆跡。謝明夷撿起燒焦的殘頁,”克己複禮”四字被赤鐵礦砂染成青金色,墨跡暈染處浮著金箔——與玄冥部可汗印鑒用的赤金砂同源。
暴雨突至,白無垢獨自掀開軍妓營的草蓆。三百袋標著”賑”字的粟米整整齊齊碼在床底,袋角縫線浸過桐油,與冰層裂紋的蔓延軌跡完全重合。當她撕開米袋,滾出的竟是當年洛倉燒剩的黍米殼,混在殼中的青銅骰子刻著”熒惑”篆文。
”韓大人的鐵尺斬得了軍中奸細,斬得斷朝堂袞袞諸公的袍帶麼?”她突然輕笑,傘骨彈出血玉印章按在韓昭掌心。印章觸及粟米的剎那,十七根青銅樁破土而出,每根頂端嵌著的銅盤刻滿星圖——正是當年三川河道挖出的青銅羅盤複刻品。
子夜時分,謝明夷在焦屍堆裡翻出半本《孟子》。浸透夜露的”民貴君輕”頁夾著嶄新的互市通關文牒,駝隊印記赫然是玄冥鐵騎的烙鐵圖案。當他撕開文牒封泥,硃砂印鑒裡滲出的竟是三川河特有的赤紅淤泥。
晨光刺破烏雲時,七輛蒙著青布的運屍車悄然駛入軍營。韓昭的鐵尺挑開車板,本該裝滿屍首的車廂裡,整整齊齊碼著三百套標著”工部”字樣的鎧甲——甲片接縫間距二寸三,與量河繩絞盤的齒距分毫不差。最底層的鎧甲內襯中,半枚兵符的紋路正透過血跡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