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冰河夜渡奇襲
北境的寒風裹著冰碴掠過河面,韓昭的指尖撫過冰層裂紋,鐵尺丈量著二寸三的間隔——與工部量河繩絞盤的齒距分毫不差。謝明夷蹲身捧起碎冰,月光下泛青的冰晶裡嵌著赤鐵礦砂,正是十五年前三川堤壩貪墨案的罪證。
”冰層裡摻了赤鐵礦砂。”白無垢的青竹傘尖刺入冰面,傘骨機關彈出血玉印章按在裂紋交彙處,”遇水膨脹,兩個時辰後這冰橋就會炸成齏粉。”她翻轉傘面,內襯星圖倒映著對岸狄營的篝火,十七處火堆連成北鬥狀,與糧道被劫時的狼煙軌跡如出一轍。
子夜更聲響起時,三十六個赤膊士卒已潛入冰河。韓昭的鐵尺突然抵住第七個小卒後頸,守宮砂下的刺青泛著詭異金線——正是玄冥鐵騎突襲邊市時留下的暗記。”工部上月核銷的冬衣,”他碾碎小卒衣領的棉絮,露出內層浸過桐油的痕跡,”倒成了通敵的引火料。”
對岸忽起騷動。白無垢的傘尖挑起漂浮的商隊旗幡,旗面”丙戌年”的烙印發黑捲曲,與三川決堤時漕幫船隻的標記完全吻合。當她撕開旗杆夾層,三百枚青銅骰子滾落冰面,每顆骰心都嵌著半片公主玉佩。
”好一招聲東擊西。”謝明夷的裁紙刀插入冰層,挑出半截燒焦的《孟子》殘頁,”狄營篝火是幌子,真正的精銳怕是已繞至黑水關。”紙頁邊緣蛀孔排列成北鬥七星,正對應沙盤上的七處暗渠走向。
五更時分,冰層突然傳來龜裂聲。韓昭拽著白無垢滾向岸邊,十七輛裝滿黍米殼的糧車在河心炸開,焦黑的谷殼中混著青金色粉末——正是當年洛倉大火殘留的藥引。對岸蘆葦蕩驚起飛鳥,三百匹戰馬拖著焚燒的《春秋》沖入火光,每本書的”克己複禮”章都被替換成七國糧道分佈圖。
”謝侍郎的仁義,倒是比赤鐵礦砂還能蝕穿冰層。”白無垢突然輕笑,傘骨彈出血玉印章按在韓昭掌心。印章觸及冰水的剎那,三百根青銅樁破冰而出,每根頂端嵌著的銅盤刻滿星圖——正是當年三川河道挖出的青銅羅盤複刻品。
混戰中,謝明夷在焦屍堆裡翻出半本染血的《尚書》。浸透夜露的”洪範九疇”頁夾著嶄新的互市通關文牒,駝隊印記赫然是玄冥鐵騎的烙鐵圖案。當他撕開文牒封泥,硃砂印鑒裡滲出的竟是三川河特有的赤紅淤泥。
晨光刺破烏雲時,七艘蒙著青布的運屍船悄然靠岸。白無垢的鐵尺挑開船板,本該裝滿屍首的船艙裡,整整齊齊碼著三百袋標著”賑”字的粟米——袋角縫線浸過桐油,與昨夜冰層裂紋的蔓延軌跡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