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熒惑卷終局
洛水河床的裂痕如龜甲紋路蔓延,韓昭的鐵尺插入幹涸的淤泥時,三百具青銅儺面骸骨突然齊聲嗡鳴。謝明夷的玉笏挑開最近那具骸骨的儺面,腐爛的皮肉下竟嵌著半枚玉珏——與二十年前私塾結義時白無垢佩戴的螭吻佩完全同料。
”丙戌年七月初七。”韓昭丈量骸骨指節間距,鐵尺尾端獬豸銅像映出骨縫裡的赤鐵礦砂,”這些是當年三川決堤的失蹤河工。”
辰時三刻,渾天監的銅圭突然倒轉。謝明夷的白袖拂過星圖,玉笏尖端在”心宿”方位刮下靛藍色粉末——正是私鹽案中染料的成分。當他將粉末撒入驗砂池時,水面折射的日光在穹頂拼出”熒惑守心”的幻象,赤砂的光澤在靛藍中妖異如血。
”星圖是畫上去的!”欽差顫抖的手指觸碰銅圭,指腹沾滿未幹的青金石顏料。韓昭的鐵尺劈開渾天儀銅球,內建的磁石正將赤砂吸附成星象,青銅骰子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成工部密押。
午時暴雨突至,韓昭站在三川決堤舊址。新掘出的青銅羅盤在雨中泛著磷光,盤面二十八宿被赤砂填成”熒惑”軌跡。當他將羅盤按進謝明夷手中的玉珏凹槽時,整段河床突然沉降,露出地宮中三百架青銅渾儀——每架儀器的銅球都刻著朝中要員生辰。
”這才是真正的《河防志》。”謝明夷的玉笏挑起某架渾儀中的玉簡,簡上楔形文字記載著二十年來每處堤壩的礦砂配比。當第七十九枚玉簡被陽光照亮時,簡中赤砂突然流動,在青石板上彙成白無垢的側影。
未時末,地宮燭火無風自動。韓昭的鐵尺卡住某架渾儀的樞軸,齒輪間卡著半張泛黃紙鳶——正是當年白無垢替韓非闕受罰時折的那隻。紙鳶浸透桐油的絹面上,用隱形墨寫著:”法度如籠,當破。”
申時三刻,欽差的皂靴踏碎玉簡。赤砂順著裂縫滲入地下暗河,整座地宮突然震顫。謝明夷的玉笏插入某處機關孔,挑出的青銅鑰匙插入河防圖缺口時,洛水河道在沙盤上自動改道,將工部衙門舊址吞入漩渦中心。
”明日開春的恩科名錄。”韓昭的鐵尺突然停在暗格深處,染血的《青鸞榜》正蓋著吏部尚書的私印。謝明夷的玉笏尖挑起半張被砂礫磨破的考卷,殘存的”仁”字被硃砂重重圈畫。
戌時梆子聲穿透雨幕,白無垢的青竹傘影最後一次掠過渾天監。傘骨垂落的青銅骰子撞碎更鼓,在石階上滾出”甲子年三月”的字樣——正是下屆春闈的科考時辰。韓昭的鐵尺擊碎骰子時,三百枚玉質棋子在火光中顯形,每枚都刻著今科舉子的姓名。
子夜驚雷劈開河防圖,韓昭站在漩渦邊緣。赤砂凝聚的”熒惑”二字突然崩散,隨暗流卷出二十箱密封考卷。謝明夷染血的玉笏挑起某卷封條,火漆印的螭吻紋缺了左眼——正是青銅儺面骸骨缺失的部位。
五更天,晨霧中傳來蒙童誦讀聲。韓昭握緊私塾窗下挖出的結義金蘭契,看著謝明夷將《青鸞榜》殘卷投入新鑄的銅匭。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銅匭諫言孔時,光斑正落在渾天監廢墟的日晷上,晷針影子指向”宜開科”的刻度。
洛水在這一刻恢複東流,裹著赤砂的浪濤間,半張寫著”君子不器”的考卷時隱時現,如同當年白無垢被韓非闕罰抄的《論語》殘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