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在18年就已經談到,由於裝置和管理落後,國內六分之一的糧食損耗,發生在加工和儲運環節。
國內的糧食收割機械化水平還比較低,南方水稻每公頃浪費675公斤的糧食,就這一個環節,每年就浪費了3500萬噸。
除了收割,運輸環節同樣存在大量浪費。
農戶把糧食簡單的用麻袋編織袋裝好,用拖拉機等運,遇到一點崎嶇的路,就會撒的路邊到處都是,更別說糧食還要經過多次中轉,拆分,裝卸。
核算成數字,一年至少也是損失750萬噸糧食以上。
覺得這已經浪費很多了?
並不是,更大的浪費,還是在儲存環節上。
糧食儲存,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農戶自家儲存,一種是官方儲存。
但一般而言,農戶自家的儲存條件較差,就用麻袋編織袋裝好堆在空房裡,有些甚至裝都不裝,直接空房堆放。
因為條件很簡陋,容易遭到老鼠和蟲害,下雨天氣,容易受潮變質。
農戶因儲存設施簡陋,以及缺乏技術指導服務,由蟲黴鼠雀等造成的損失,超過2000萬噸。
那既然農戶自家儲存容易造成損失,那加大官方儲存不就行了?
……
現實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
我們的糧倉布點廣,人員多,部分地區管理模式和手段非常落後。
大量的糧食入庫卻不入市,堆在倉庫裡變質,糧食損失率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比如17年,官方糧企由於管理不善,全國糧倉儲備1.2億噸糧食,因為倉庫老舊,1年的損耗高達近800萬噸。
落後的管理制度,又很容易滋生腐敗,內部人員監守自盜。
13年《人民網》就報道,某儲糧豫省分公司110人,串聯騙取官方糧食資金7億元。
15年av又曝光,遼省和吉省一些地方的糧庫,與糧商勾兌,用舊糧頂替新糧,以賺取差價。
現在又是黑省分公司肇州倉庫,玉米質量極差,一捏就碎,玉米堆充滿了黴渣,據說曝光半個月後,倉庫拿出瞭解決方案,直接禁制帶手機入庫了。
<,這頓操作,李時珍的皮,造化鍾神秀。
至於起火的事情,這個,那個,對吧。
套路咱都很熟啊,好像古裝電視劇裡這樣的情節不在少數,不用多說,13年的林甸直屬庫,18年的洮南市大通糧食儲備庫,咱知道就行。
……
這麼一圈分析下來,每個環節都有很大的損耗,收割漏撿,儲存不當,火燒黴變,流動搬運不當等等。
流通環節種種問題疊加,損耗至少有總人口1年口糧的一半以上,數字的話,也就一個小目標以上那麼多噸吧。
不止是糧食領域,國內的生鮮果蔬損耗都非常嚴重,其中果蔬腐損率更是高達三成。
看看生產資料就知道了,蔬菜人均產量577公斤,但人均年消費蔬菜只有100公斤出頭。
那剩下的400多公斤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