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幾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人吃飽飯而努力,就算在早幾十年前,也還有糧荒存在,吃飽飯依然是個大問題。
老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節約糧食,是根植在大部分人的思想觀念深處的。
現在提倡節約糧食,相信大部分也是舉起雙手贊同的。
但明明是一件好事,怎麼辦著辦著,就出現了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呢?
別人看不看得明白陸羽不知道,反正他是有點看不明白。
國內的糧食連年豐產,總產量連續5年在6.5億噸以上,官方糧食儲備全球第一。
哪怕一年不種糧,儲備都夠我們吃一年多。
我們的糧食供應非常充足,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糧食生產和消費國,19年產量6.64億噸,其中稻米玉米2億多噸,小麥1億多噸。
14億人,個個敞開了吃,1年也就需要2億多噸口糧。
剩下的,大部分是飼料,部分入庫替換陳化糧。
每年也大量進口,19年進口是有1億多噸,但絕大多數都是大豆,是為了當飼料和榨油,保障全國的肉類油類供應。
所以絕對不會出現營銷號跳出來喊的那種情況,“糧食要危機啦”。
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天天就想著搞個大新聞,唯恐天下不亂。
……
那既然供應這麼充足,為什麼還要提倡節約糧食呢?
這不僅是因為節約糧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公共美德,也是因為我們的浪費,的確有點嚴重。
兔子科學院資源研究所在2013年到2015年統計,單是國內城市餐飲界,每年就浪費1700萬到1800萬噸糧食,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口1年的口糧。
如果擴充套件到全國範圍內來估算,這個數目更大。
所以我們確實應該節約糧食,減少浪費。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節約?
真就只靠著個人每天少吃點,來個n1,n2模式省糧食唄?
總不能直接禁酒吧?
五斤糧食釀一斤白酒,這個更能節約。
可2129家酒類生產企業營收超過8300億,提供了大量稅收和工作崗位,而且白頭鷹和毛熊都幹過,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那到底要怎麼節約?
陸羽覺得《觀察者網》丟擲的觀點挺合理挺正確的:
過度飲食雖然是一種浪費,但是在我國糧食浪費的各種形式中,只是最低層次的浪費。
他們沒有亂說一氣,而是基於資料,用事實說話。
14億人,每人每天少吃一頓飯,1年下來,糧食消耗減少也就5000萬到6000萬噸這樣子。
但落後的糧食收割、儲運制度,讓國內光是在生產環節浪費的糧食,輕輕鬆鬆就達到了70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