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墨子桐已經想不下去了。一抬頭,看到奕寧正和奕秀說話。忽然發現奕寧和蘇姨娘越發相像了,一臉的安詳與慈悲,從她臉上看不出一絲委屈與不甘。
看著奕寧又略轉了轉頭向奕寧旁邊的奕朵看去,這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比起奕寧,奕朵更多的是一種離塵索居的超逸高冷,她看上去永遠是沒有被煙火氣侵染過的模樣,冷眼看著這個世界,和所有人都不靠近,包括自己的母親,她也是敬而遠之,女兒家在母親跟前姣怯感與柔滑感也是從沒有過的。
墨子桐為此常常自嘆生了個女兒卻和自己像隔著千層,甚至奕朵離自己比奕寧還要遠。
墨子桐無奈地嘆口氣,又轉頭看向個頭最小的奕秀,她是鄭芊芸和機緣的私生女兒,雖比奕朵和奕寧稍小几歲,但她出生後就自認為是端木華的親生女兒,只因母親改嫁才又認了巒公作了父親,她有兩個父親自然天不怕地不怕。
只見奕秀小小的人兒一臉的正氣,與兩個姐姐又是不同的感覺,好象她天生就是要管別人的人,此時也是她站在兩位姐姐前面,生怕她們被嚇到或被驚擾到。
看著三個水蔥一般的女孩兒各有千秋地站在那裡,墨子桐心想,不知將來她們會歸於何處。
墨子桐看著她們,對剛才的神界故事倒不多想了,她知道時辰到了一切都有答案,自己再想得天花亂墜也比不了神仙的腦子與設計。
與其瞎想不如務實一些,回到京城就該準備給三位千金物色女婿了,兩個女兒的親事加上德嘉的親事是現實生活中自己這個當母親最大也是最重的任務。
當然奕秀的親事需得鄭芊芸和巒公發話,但自己也不可袖手旁觀,首先得想辦法把京城那些達官貴胄介紹給巒公和鄭芊芸認識。
尤其是家中有年輕公子的貴胄殷實家族得先緊著奕秀,這孩子比起奕朵和奕寧兩個姐姐來命運更不可測,親事早定了也免卻許多麻煩。
一想到蘇姨娘可能就是陪龍女下凡渡劫的桐枝,墨子桐覺得奕寧應該也是半人半仙,到時把她風風光光嫁了,嫁到誰家誰家都得燒高香。
到於奕朵,實在不行就招個女婿上門,不能讓奕朵嫁出去再被人詬病,到時白白遭罪。等姐姐妹妹的親事定了,最後再給奕朵物色,也許最後的才是最好的。
看到眾人各有所思的樣子,端木德音又說道:“今天領諸位信士來此聽故事,算是此地小遊的一個插曲,我說了是故事,能理解到什麼程度是個人的造化,我還有事先行一步,將來自有見面的時候。說完也不看眾人,自向道長告辭,便往山後走去了。”
端木華本來要攔下問問德音現在要去哪裡?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忽然老了這麼多?看德音一臉冷漠,並沒拿他當父親看,為免在眾人面前失禮尷尬,便未加阻攔。
只等著德音去後,端木華看眾人還是議論剛才的故事,看道觀中幾個小徒弟們已將剛才那些石頭盡數推到天坑中正在填埋,便拉著道長急走了幾步。回頭又對鳳來說了句“我問句話就與你說話”便和道長往山下道觀中走去。
道長知道端木華的心事,未等端木華問,便說道:端木信士,大師已說了,容貌不過小事,無需掛懷。且德音是能窺見天機之人,自然不能以人間歲月時辰來計算他的年齡,端木信士不必太計較。他現在已非紅塵中人,自有他的因果,也無須牽掛。
端木華聽了知道不可再問了,又見道長急著回道觀,便任其自去,自己站著等墨子桐等人跟上方一塊往道觀中去。
墨子桐此時幾乎已經鎖定蘇姨娘蘇半夏應該就是剛才德音講的故事裡的桐枝,可不久後,墨子桐就得知訊息,蘇姨娘已經離世了
墨子桐得到蘇姨娘離世的訊息與奕秀被新皇選為和親公主去吐蕃成親的訊息基本是同時送來的。
因巒公為皇族,現在吐蕃與天朝休戰提出的條件是將包括善城在內的河西諸郡交由吐蕃代管,為感謝吐蕃管理這些地方為天朝分憂,天朝為表誠意,願從皇族中選一位公主嫁去吐蕃,隨嫁品比肩前朝的和親公主。
新皇剛剛回京,對京內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京城皇族不忍再提和親的事,只得將目光放在京外,瞅來瞅去就瞅上了巒公的繼女奕秀。
宮裡早先就知道,這奕秀是端木家的女兒,但也有傳聞說奕秀來路不明。
新皇剛剛執政,國家需要穩定,因此急於和吐蕃休戰,管她來歷如何,只要能擔起和親重任就行。
奕秀現既為巒公之女,其身份就是皇族,而且從收集到的皇家諸多女兒畫像上來看,這奕秀無論從年齡、長相及成長環境都非常適合此次和親,鄭芊芸接到聖旨整個人都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