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凡暗道:在京大,沒有點兒實力,不管是當學生還是教師,都混不下去啊!這幫新生一個比一個沖!
要是自己沒真才實學的話,他們都能把自己從講臺上薅下去。
李凡道:“大家安靜。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古音和現在的讀音不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就是!”
“哥們兒怎麼考上京大的?”
……
“安靜!”李凡繼續道:“依照詩律,這首《山行》,一二四句是要押韻的,第三句不壓。
這裡第一句的‘斜’,在唐代,讀音並不是‘xie’,也不是‘xia’!”
整個教室的學生一片驚訝,‘斜’在這裡不讀xia?老師就是這麼教的啊!
“對,唐音‘斜’不讀‘xia’,而是sia二聲)。這是唐代的讀音,‘xia’的讀音也是錯誤的。
我們的漢語音歷來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唐音宋音就有很大區別,更何況唐音和今音呢,況且,又有各地方言之分。”
眾同學唏噓,這個‘xia’的讀音,基本上全國各地很多中學教師普遍的這麼教,甚至說,有絕大部分的老師只是按照今音教的,而那些教給同學們古音的老師,一度讓學生非常折服。
可是,學生們沒想到的是,原來全國的老師們都錯了!
李凡:“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er)。
這裡的‘兒’,唐音是‘ni’。”
“弄潮兒”又變成了“弄潮‘ni’”?
新生們此時此刻有點兒意識了,不管自己高中時多麼牛逼,可能到了大學就是一個新的學習起點了,高中那點兒東西,看來只是老牛身上的一小塊皮,而且這皮,還很有可能是人造革。
有同學喊道:“李老師,我們都知道您博聞強記,學識淵博,那我非常好奇,您究竟背了多少首古詩詞啊?”
李凡問道:“這位同學,你是想要我謙虛地回答呢,還是不謙虛地回答?”
該同學:“李老師,謙虛的!”
“我喜歡的都背了。”
“那不謙虛的呢?”
“沒有我不喜歡的古詩詞。”
噗!
現場笑聲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