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要做的不過是把殷商到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時間,斷斷續續、蝸牛一般的發展,給它壓縮到眼前短短的幾年,甚至幾個月。
“啟稟陛下,大喜啊,經過數月日以繼夜的研究,我們終於解決了冶煉塊鍊鐵的一系列工藝。”來人報告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賞,如果真的能夠應用於實際,朕大大有賞!”李陵大手一揮豪氣的說道。
隨後在專人的帶領下,“不辭辛苦”、“不怕髒不嫌賤”地,跑去視察了。
“不辭辛苦”、“不怕髒”就不說了,“不嫌賤”,這是李陵打破的又一大階級鴻溝。要知道以後數千年,尤其是獨尊儒術後,儒家那些讀書人,都是很鄙視這些“奇淫技巧”的!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絕大數科學家都是卑賤的”,“吟詩作對”的附庸風雅的人,才是高高在上的。
李陵雖然,沒有頒佈法令,要把創造發明的工匠等人才,提升社會地位,但是他的諸多行動,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華夏,大商以後將無人不知:“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強才是真的強”。
回說李陵到了鍊鐵研究所,那裡材料、器械具備,就等演示給李陵看了。
“你們研究的方法,鍊鐵都需要什麼材料?爐子又是什麼樣的?”李陵東看看西看看之後,問出了很有見識的問題。
至少李陵隱隱約約知道:爐子是鍊鐵甚至鍊鋼的關鍵技術之一,比如什麼高爐的。
“陛下,經過我們反覆試驗,現在鍊鐵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爐子我們用的是地爐!”研究所所長答道。
這研究所所長,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就能當的,那是歐冶子一樣的大師級人物,李陵不僅承認了他們冶煉行業的技術等級,並且還明令大師級匠師,最低也等同二十軍功爵位的大夫爵位,隆寵之極,相當於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然,這所長還不知道“空氣”的概念!其實鍊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只有空氣是免費的,而且是真正的隨處可見的,因此被忽略了。
“想必這些白的就是石灰石,那黑的便是燒過的焦炭,而那些紅色的當是鐵礦石了?”李陵一邊觀察這一邊問詢道。
“陛下真乃當世神人也,一眼就認出他們的不同來!”所長也是個機靈人物,上來就拍起馬屁來了。
李陵聽了自然爽歪歪,石灰粉牆用的,白花花的誰不知道?焦炭焦炭,都焦了還不焦黑?至於紅色的是鐵礦石?那是因為鐵生鏽了都是棕紅色的!
這算李陵歪打正著,常用的鐵礦石有赤鐵礦fe2o3)和磁鐵礦fe3o4)等,赤鐵礦看名字就知道了,紅色的無疑。
“走,帶朕去看看地爐!”李陵又說道,他當然要見識見識了。
等真的見到地爐了,李陵就不好奇了,不過就是在地下挖坑砌得爐子罷了,只不過規模大了一些而已,和野炊烤地瓜,就地挖坑做爐灶沒啥太大差別。
“沒啥技術含量啊!”這是李陵的心聲。
隨後李陵又參觀了鍊鐵的具體全過程,鍊鐵研究所所長親自在旁解說:
“鐵礦石的含鐵量叫做品位,在冶煉前要經過選礦,除去其它雜質,提高鐵礦石的品位,然後經破碎、磨粉、燒結,才可以送入爐子冶煉。
“焦炭的作用是提供高溫併產生還原劑。石灰石是用於造渣除脈石,使冶煉生成的鐵與雜質分開。”
還原劑一詞,這是李陵與他們探討時,流傳開來的,當然他們並不知道焦炭產生的具體還原劑是啥,這時候還沒化學這麼科學呢,當然李陵也不知道,連初中學生都不如。
這裡所謂的還原劑便是一氧化碳,木炭未燃燒充分的產物,進一步燃燒可以產生比直接燒木材還高的高溫。
最後出爐的鐵,便是塊鍊鐵了,塊鍊鐵是鐵礦石在“較低溫度”1000c左右的固體狀態下,用木炭還原而得到的含有較多夾雜物的鐵。
這種鐵為海綿狀固體,雜質較多,含碳量低,質軟,只能鍛,不能鑄。經加熱鍛打,進一步擠出夾雜物,改善機械效能而製成的鐵器稱為塊鍊鐵鍛件。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