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興漢使命 > 第835章 治商之法

第835章 治商之法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秦末風雨 大唐稱心 北宋攻略 存亡之秋 神斷大周 帝國的崛起 唐徒 抗戰之無雙戰神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影視大盜 回到過去當神犬 從古代開始的科學生活 重生之大千世界 三國名匠 諜海王者 盛世梟雄 才高九鬥 土匪二當家 功名 橫明

“為什麼?”諸葛亮和周瑜異口同聲的問道。

“糧食的商業化種植,雖然可以降低糧食的成本,但是卻會導致新的安全問題。”劉正說道。

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政商集團的經濟實力也會水漲船高。倘若糧食生產也進行商業化運作,糧食價格肯定會由於成本的原因居高不下。精品高價糧的存在,其實只適合少部分人。

若是政商集團投資大眾化的糧食產品。要保證百姓吃得起,鐵定了會虧本。商家為了利潤,肯定會抬高糧食價格。

梅園為了國計民生,必須要把糧食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糧食種植戶不能自主決定糧食的價格,生產積極性肯定會消失。畢竟在商人的理念之中,無利可圖就相當於資金的流失。

商人要利潤,百姓要吃飯。這其中的差額只能由梅園買單。可是興漢國地方數千裡,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把糧食安全交到政商集團手裡,無異於慢性自殺。

梅園為了糧食安全,只能把土地留給最廣大的農民。至於政商集團,堅決不許擁有土地。落地生根的政商會擠壓農民的生存空間,從而影響國家的穩定。

農民種糧可以不賺錢,但是填飽肚子絕對沒有問題。糧食是梅園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不許政商集團插手糧食種植的源頭,才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

政商集團的資源整合,絕對不能包含土地在內。這就是劉正的底線,同時也是當年青州糧案驅逐管家的真正原因。

興漢國的治商之道,關鍵在於虛其根本。商人無根,就不會成為國家的威脅。這裡的根就是土地。

劉正的一番話,讓諸葛亮明白了蜀漢的軟肋。依靠政商集團起家的蜀帝劉備,把追隨的商人當成耕讀世家一樣對待。商人擁有土地就等於紮下了根!一旦長成參天大樹之後,周邊的雜草和小樹還有機會存活嗎?

“劉莊主,你的意思是說擁有土地的商人才是最可怕的?”諸葛亮問道。

“不錯!”劉正說道:“儒家講仁義,墨家專攻技術,道家注重無為而治。這三家都對兼併土地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商人就不一樣了。”

得隴望蜀是商人的本性,賞功得了土地之後,就希望得到更多。文人士子爭取功業,還講求一個問心無愧。可是商人的唯利是圖,絕對會不擇手段的巧取豪奪。

這樣一來,耕讀傳家的儒門也會受到影響。一旦把所有的東西與利益直接掛鉤,就會導致道德淪喪與法制艱危。

縱觀歷代治商之法,均是以儒教化,以道規勸,以墨要挾。總之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懲惡揚善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治理商人的難題。畢竟繞不開一個“利”字。

不給商人土地,就是為了保證商人的純粹性,同時也能讓商人有一種持之以恆的壓力。沒有土地的商人可以在利益的驅使下走四方,那些落地生根的商人就未必了。

有了土地的商人,肯定會轉變成另類的世家。政商世家的特點很奇怪,既沒有儒家的仁義,也沒有道家的順其自然,更沒有墨家的專精技術。

政商世家追求的是階層利益最大化,為此不惜以破壞公共道德式的鑽營。金錢誘惑,美女腐蝕,讓更多的人同流合汙。

因此在有識之士的眼中,政商是沒有底線的。即便是商業活動的好處再多,也抵不住商人對社會公德的破壞。

歷代重農抑商的起因,皆源自於政商操縱市場,左右朝政。無奸不商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著無數的佐證。

“劉莊主,我還是有點兒想不通到底是為什麼呀?”諸葛亮不解的問道:“蜀漢以國士待政商,政商為什麼還要變本加厲的侵吞國家財富?”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