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真的敢一齊上馬,那是要把興漢國折騰成窮光蛋的節奏,劉正一想到這些,渾身上下就不寒而慄。
人窮志短,要是興漢國陷入了財政危機,興漢軍的銳氣還能繼續保持嗎?
劉正問:“士元,你說我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一些呀?”
龐統沒有回答,七份提案,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管出言否定哪一個,開口說話的人,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劉正回到會議室的時候,七個擁有提案權的文武代表一齊向他見禮。
然後就等著劉正宣佈最後的結果——第一個三年計劃。
龐統代表著劉正宣佈了最終的決定草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於徐州的水利工程,興漢國梅園政事堂採取出售十年通航權的辦法,讓糜氏集團負責疏通泗水,為此劉正還專門抽時間,畫出了京杭大運河的草圖,交給糜氏集團的負責人去操作。
至於沮授提出的義務教育,劉正也有了對策,就是讓忠勇集團和劉左集團共同出資,建立一支教育基金,再號召獻金侯損款,同時每年獻金侯收入的一成,用於投資教育。
至於黃忠的民兵提案,劉正也提出瞭解決辦法——協助糜氏集團修築大運河,兵源問題由沿途的郡縣解決,資金問題讓糜氏集團報銷。
民兵也是產業工人,既達到了練兵的目的,也解決了吃飯問題。
呂布提出的防寒抗凍,由幷州鐵騎牽頭,軻比能等人的羊紡集團共同出資,南山大學和西山大學負責提供技術人才,基地就設立在彈汗山城,由呂玲綺負責監督。
建設家鄉,義不容辭。關於黑山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人來源就是歸降的黑山軍,目前已經有十萬人了,至於資金來源,由女兒國負責。讓商人參與地方建設,這是劉正的一大壯舉。總好過讓鬥富的人用興漢幣煮粥吧!
至於河洛大橋,劉正決定由興漢軍總部進行投資,這可是溝通黃河兩岸的偉大壯舉,也是興漢國的立世根基。
至於河洛大橋的選址,劉正腦袋一抽,一巴掌拍在了中牟縣北面的官渡位置上。
就剩下治理黃河的難題了,劉正決定分三步走:
一是以官渡為中心,讓百姓家家戶戶沿河種樹,種一棵獎勵興漢幣十元,活一棵獎勵興漢幣一百元。
按照劉正的想法,興漢國擁有三千萬人口,黃河兩岸的人口占了三成。
每人每年都種樹,很快就會扼制住土地沙漠化。
二是統一規劃,同時建設,內河艦隊參與監督,努力的實現千里長堤的偉大構想。
從東萊開始,沿著黃河水道往上修,一步一個腳印,修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長堤,至於是用澆鑄的辦法,還是勾砌的辦法呢?
劉正仔細的考慮了一下,決定還是用澆鑄的辦法,千里長堤連成一體,能夠承受的壓力就大得多了。
好在水泥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可以燒製特殊用途的水泥了。
同時焦煤的推廣使用,冶鐵技術登上了新的臺階,讓鋼筋混凝土長堤的構想變成了現實。
三是讓內河艦隊抽調人力物力財力,組織黃河挖沙。上下五千年的母親河,黃河淤沙可是上好的建築材料。
推廣萬噸沙船,黑山建設需要太量的沙子,讓海軍內河艦隊主持挖沙,實行集裝箱式的運輸。
集裝箱式運沙,不僅可以避免裝卸的麻煩,還可以降低雨後沙流的風險。
至於重量標準,以興漢國目前的運載能力,劉正統一規定了十噸標準化集裝箱。
駟馬拉載,行走在寬闊的冀州大道上。
同時採取就近運沙的原則,由內河艦隊組織挖沙集團,海軍總部負責每噸沙補助興漢幣十元,這樣一來,治理黃河的關鍵問題就解決了。
劉正甚至在想,是不是讓鐵軌馬車提前問世,為了治理黃河和興漢軍的發展兩不誤,什麼樣的辦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