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若是靠著蕭龜年那點子俸祿,一家人早就喝西北風去了。
這十幾年,蕭家卻過得非常富足,靠得還是李信賢的嫁妝和孃家支援。
李信賢將李氏的信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最終下定了決心:進京!
哪怕不是為了把女兒說給王懷瑾,好歹也要在京裡呆些日子,把女兒的親事和兒子拜師的事全都解決掉。
李信賢便跟蕭龜年商量,她沒有提及李氏的“建議”,只是說姐姐來信說想她和孩子們了,想請她們娘兒幾個進京。
李信賢不告訴蕭龜年“納妾”的事,不是不信他,而是太瞭解他了。
蕭龜年是個愛面子的人,哪怕心裡再想用女兒結交權貴,嘴上卻還要說什麼“富貴不能淫”、“安於清貧”之類的鬼話。
李信賢決定先斬後奏,只要家裡得了實惠,蕭龜年頂多唸叨兩天,很快便會接受。
蕭龜年聽完李信賢的話,道:“也好,娘子離京十餘載,也該回京去探望一下岳父岳母和舅兄了。”
他在縣丞上的位子也呆膩了,他還不到五十歲,趁著還不算老,讓舅兄們幫忙活動活動,好歹讓他在縣令的位子上致仕。
蕭龜年打定主意,決定寫封信讓李信賢帶著。
夫妻多年,李信賢當然明白蕭龜年的心事,不等蕭龜年開口,她便說:“嗯,有些事我也想跟哥哥們好好說說,哥哥們若是不信,還有外甥呢。”
蕭龜年眼睛一亮,對啊,王家的那個王懷瑾已經是國公爺了,就算沒領實缺,可品級放在那裡。
幫他推薦一地做縣令,應該不難吧!
蕭龜年越想越高興,一時得意,竟忘了收斂,順口說了句:“你把素素他們幾個大些的孩子都帶上吧!”
李信賢的眉毛登時立了起來,“什麼?郎君還想讓我帶上那幾個婢生子?”
蕭龜年不過是個八品縣丞,卻收了一屋子的侍婢,這些侍婢又給他生了滿院子的庶子庶女。
李信賢不待見這些庶出子女,對他們也是無視。庶子全都趕到外院的幾間小屋,庶女則被拘在後院的偏院裡。根本不讓他們在自己面前出現。
蕭龜年倒好,居然還想讓她帶著這些賤種去京城。
想讓她把臉都丟到京城,讓嫂嫂和姐姐看笑話不成?
蕭龜年見李信賢氣得渾身直哆嗦,趕忙安撫,“好好好,不帶就不帶,你生這麼大氣做什麼?”
當夜,蕭龜年便留在了李信賢的正院,老夫老妻著實甜蜜了一番。
次日清晨,李信賢要帶著兒女進京的訊息便在蕭家傳開了。
廂房幾個侍妾眼裡泛著精光。
當天下午,蕭龜年從衙門回來,便被某個侍妾攔住了。
第二天,蕭龜年又被另一個侍妾堵在了書房。
第三天……
這日清晨,兩輛馬車駛出了蕭家。
第一輛馬車上坐著李信賢和她的四個兒女,而第二輛馬車上則坐著三個十四五歲的小郎小娘子,並幾個婆子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