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大姐大姐夫與小外甥也跟著一起回去,你二哥三哥都有假,我和你媽媽已經把假都請好了,今年咱們全家肯定要回去,我都給你大伯寫信回去了,告訴他我們要回去的事。”
小姑娘興奮的雙手舉起手來,“哦哦哦,回老家嘍,回老家嘍,終於能回去了。”
哥哥姐姐們描述的村裡的兩條像是河的溪水,還有後面的大山,以及老家能城市近,進城也方便的點點滴滴,她都記著呢。
第二天,去到學校上學的文曉彤小姑娘,高興的與同桌說起老家的一起。
興奮的描述起來老家的一切,“我大伯會打獵,今年冬天已經給我們家寄來了幾次的肉還有練好的豬油也有十斤,我爸爸說等回去讓大伯帶我進山打獵.....”
同桌也是部隊的,這裡的孩子都是部隊的,聽著文曉彤的描述,羨慕的很。
他家的老家的獵物更多,只是他的老家的叔叔們,都不是獵人,也沒法帶他進山打獵。
羨慕的他都差流口水了,作為部隊長大的孩子,對於能上山打獵打到肉的獵人很是崇拜的。
他們比一般的城市孩子更加的知道打獵的不容易。
一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文江一家聚齊,火車上一家人帶了大包小包的,好多東西。
因為文江夫妻的職務,買了臥鋪票,加上大閨女找關系弄的其餘的家裡人的臥鋪票,一家人正好包下了對面的上中下六個鋪位,還有一個單獨就在隔壁的下鋪,老三一個人住在隔壁的下鋪。
坐在車上的一家人都聚在自家包攬的上中下鋪位的隔間裡,“爸,我們回去是住在大伯家裡還是三伯家裡?”
“自然是你大伯家裡,你三伯家自己家都快不夠住,更別說咱們一大家子了。”
“那大伯家能住下?”
曉敏回去過一次,老家大伯家以前的佈局還依稀記得一些,如果是那時候的佈局,家裡可是住不下的。
“能,你大伯今年夏天,又把隔壁的一片地方作為你四個堂哥未來分家後的宅基地買了下來,先蓋了一套磚瓦房的三合院。
還聽你大伯在信裡說,還在老宅與隔壁的新宅後面都重新蓋了城裡一樣的廁所與浴室,說等咱們回去,不用擔心家裡的廁所不好,下次不想回去了。
你大伯是個細心人,想著咱們在部隊住的房子是樓房,廁所與老家的旱廁不一樣,夏天家裡蓋房的時候,還特意進城請了會弄城裡的廁所的泥瓦匠單獨的弄了兩套房子後面的廁所。
他說,這廁所是為我們弄的,雖然我們一家十年都沒有回去了,但總要回去的,誰知道是今年還是明年,又或者是後年,所以弄的時候,就提前弄了,希望你們回去後對老家有個好印象,以後能記得老家.....”
文江心情激動的在火車上與兒女訴說著老家的一切,家裡的文川也讓大孫子收拾出來他住的新宅的正房,暫時搬回老宅住,新房的正房正好可以留給文江一家居住。
大孫子自然是沒有二話,與妻子帶著孩子麻溜的搬家。
家裡忙活了起來,到了冬天,天氣寒冷,還多雨,休息的時間就多了,反正地裡的活,都幹的差不多了。
平時冬天,地裡也就種的油菜那點活,這邊也種小麥,但種的很少,糧食還是主要是兩季早晚稻。
到了冬天,就是一些細碎的活,或者到了冬天有上面的什麼修水庫,修路的活。
如果沒有修水庫,修路的活,冬天的農村相對清閑一些。
文川家裡,最近小孩子們也放了暑假,家裡的大人們,白天要收拾家裡搞衛生,大掃除,還有跟著文川上山打獵,要麼賣去城裡,要麼是家裡殺了熏製臘肉,忙的不可開交。
家裡的四個兒子跟著上山,也賺到了不少錢,這些錢不用上交,額外的收入都不用上交,只有在大隊上工的工分分配的糧食,還有多出來的工分換成錢這些是歸公中的,其餘的外快誰賺的歸賺。
家裡的兒媳婦,孫媳婦們就喜歡這麼開明的公爹爺爺。
晚上,文湖過來了,“哥。”
文川看到老三,“你來了,先坐會兒,我去洗個手。”他剛才正在搓藥丸子。
“嗯。”
文湖家的孩子也在跟著文川習武,以及吐納訣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