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緯之所以殺雞,就是恨兩府毫無作為,似乎在等劉娥嚥氣,然後各奔前程。
中書難處也是顯而易見。
淮南、江南、荊湖路俱旱,僅兩浙半災,操作空間太小,除非調江淮轉般倉、甚至是京畿儲糧反哺東南。
但京畿有百萬人口,倘若來年再旱,恐致社稷顛覆。
並不是丁謂等人不作為,任流民自生自滅實是歷代中央政權的主要賑濟方式。
象徵性的出米二三十萬石,便能收買青史。
宰臣黜落出外,便能平息民怨。
再殺幾個貪官汙吏或是不法內侍,便能換來舉國歡呼。
歷朝歷代都是這麼幹的!
但劉緯不願意,寧可在趙禎面前動手,也要捅破這張紙。
……
鞭響。
無人傳宣,無人掌扇。
趙禎怏怏不樂的升座,問:“卿等已有對策?”
眾人把目光投向丁謂,指望首相頂上。
丁謂陷入瞬間恍惚。
劉緯呢?
下御史臺獄?
殿門突然大開。
劉緯殺氣騰騰的走來。
“川峽四路不缺糧!奸商惜售,以阻田制,該殺的殺,該流的流。”
“攤丁入畝之制,可令民戶歲儲兩年口糧,實為萬世不易之基業,豈可僅安巴蜀一地?而不惠及社稷?”
“上天恨我君臣苟安,不雨而示,盡廢中國糧倉,此時不除千年弊病,要待何時?”
“京畿禁軍下安南就糧,泗﹑楚二州轉般倉即可供京畿官民撐至來年秋收,真﹑揚二州轉般倉則可供東南五路婦孺度過時艱。”
丁謂失聲:“五十萬禁軍下安南?”
呂夷簡大驚:“東南五路丁壯呢?”
夏竦順勢得出結論:“破西南夷?”
劉緯抱拳:“請諸位同心協力,復我雲南,以報太后知遇之恩。”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