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殿的爭論直至黃昏,僅達成一點共識:薛奎出知交州。
所謂雲南。
太過陌生,太過遙遠。
丁謂以下倒是對前唐鮮于仲通二十萬大軍沒於南詔記憶猶新。
最近一次紛爭發生在景德四年,益州犍為縣山民因伐木開道,與雲南蠻相殺。
任中正當時知益州,奏其為蜀西門戶,請置戍兵三百。
卻為趙恆所拒,並禁緣邊山民伐木開道。
如今的大理國曾在趙光義當政時期乞請內附,遂封其主為“雲南八國都王”,但其從不朝貢。
包括丁謂在內,均認為師出無名,而且無利可圖,誰知道主帥擁重兵在外會發生什麼事?周文質都快封無可封了,拿什麼去安撫?
劉緯語驚四座:“封王!”
趙禎噌的一下站了起來。
丁謂大怒:“你是嫌天下不夠亂?兩浙、江南、開封、河南之外,缺民墾荒,而非無用之地。河北、安南相距萬里,首尾如何呼應?京畿空虛,地方坐大?”
劉緯道:“党項、交州之役,均在一年之內告捷,並逐步回撤,光復雲南不會超過兩年。”
丁謂道:“大軍來去不也得兩年?你就不問問北朝齊天太后能不能再撐四年?契丹主騰出手願不願意忍氣吞聲?”
劉緯道:“女子為母則剛,丁相不要小看齊天太后護犢之心,她會無所不用其極。
藍繼宗自後殿匆匆出,先在趙禎耳邊細語,後又傳宣:“太后已在後閣升座,請侍中、楚國公入內覲見。”
人人淚目。
晏殊差點哭出聲,他年前剛拜參知政事,也被劃為鐵桿後黨,本已做好出外準備。
……
劉娥的氣色竟比抱病之前還要紅潤幾分,懷抱狸貓端坐,安靜而又慈祥。
趙禎畢恭畢敬的道明大慶殿爭端,並流露出反對傾向。
劉娥不為所動,淡淡的道:“嘉瑞說說備選。”
劉緯道:“臣有三套方案應對當前困局,京畿禁軍南下是先決條件。”
劉娥若有所思:“契丹二後之爭愈演愈烈?”
劉緯道:“我京畿禁軍不南下,契丹兩位太后會彼此遷就。反之,一山難容二虎。最大的變數應在耶律宗真身上,年輕氣盛,行事不可預測。”
趙禎臉紅心熱。
丁謂道:“京畿禁軍經海路南下交州就糧,損耗在朝廷承受範圍之內。若經陸路返回,最少減員兩成。即便契丹有變,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