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無恥!豺狼心性!”
黃河南岸的劉緯破口大罵。
左右無不莞爾。
一個在河南決渠,一個在河北決渠,五十步笑百步,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劉緯另有所指。
決河南諸渠,實則師承後來的党項太后梁氏。
史上,宋神宗趙頊曾於元豐四年1081年)兵分五路伐夏,以重兵圍靈州,卻遭梁氏決七級渠倒灌,死傷不下二十萬,趙頊亦因此役鬱鬱而終。
所以,劉緯盡廢靈州水利並無任何心理負擔。
拓跋德明做的更徹底,不僅把靈州的老弱婦孺留給平夏軍,還命黃河以北的順州、懷州、靜州三地老弱婦孺乞糧平夏軍,並一改固城以戰的打法,盡拔三地青壯屯陰山,時不時的借嚴冬和氾濫河水騷擾平夏軍後勤。
面對一擊即走的騷擾,平夏軍可以把行軍、補給路線挪至黃河沿岸。
面對五萬既無氈帳、也無牲畜、而又嗷嗷待哺的老弱婦孺,平夏軍卻陷入兩難。
青壯役夫尚且因補給難以為繼提前返鄉,遑論並無絲毫認同感的党項老弱婦孺?
石普、韓守英欲驅党項老弱婦孺婦孺往懷遠新城去。
劉緯輾轉反側一夜,還是決定肩負起賑濟重任,十二歲以下孩童及其母一日兩粥、每一百五十人居一帳,十二歲以上一日一粥、給煤取暖。
這就意味著平夏軍的糧草撐不到四月,加上春季道路泥濘難行,即便京畿有糧草發給,也不一定能及時運至陣前,而軍中不可一日無糧……
輿情洶湧,各軍都指揮使、都虞候無不駭然,紛紛赴中軍大營跪請劉緯收回成命。
劉緯再次縮短歸期,保證會在三月之前收兵,勉強按下爭議。
……
靈州告捷效應仍在持續發酵。
党項石州守將正在同何亮討價還價,拓跋山遇便孤身前往東路軍大營請降,而夏州青壯則攜糧草經荒漠馳援懷遠,又是一城嗷嗷待哺。
長城以北的党項大小部族均是如此行事,荒漠、草原多是老弱婦孺留守或降,青壯盡赴懷遠。
宥州在望,何亮、藍繼宗卻憂心忡忡。
懷遠之戰會是一場滅國之戰。
党項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無須戰勝,只需耗盡宋軍糧草,為了促進宋軍消耗,不惜以老弱婦孺盡付之。
……
天禧五年的正旦大朝會,可謂是普天同慶,山呼萬歲之聲數倍於往年,經久不絕,禮讚官屢止而無果。
於是,大宴群臣、蕃使於集英殿。
契丹來賀正旦使、保靜軍節度使蕭侃、直樞密宋璋居武班首位,與榮王趙元儼、樞密使曹利用為伴,是殿中唯一的不和諧因素,個個繃著一張臭臉。
兩道半大身影忽自御座左右下殿,而宴樂如故,不帶一絲停頓。
太子趙禎奔東班首位,與寇準、丁謂等人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