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存三,不足以說明契丹天禧元年東征高麗的慘狀。
茶、陀二河之戰,是契丹立國以來、徵高麗傷亡最多的一場戰役,把天朝上國的心態全打沒了。
契丹一直以中國正統自居,討伐高麗的依據是唐玄宗李隆基所頒《開元乙亥界約文書》。
簡單來說,就是以大同江為界河,南屬中國今平壤以南),北屬新羅。
但高麗不安於現狀,唐末五代時期逐步蠶食大同江以南。
淳化四年,蕭綽因腹背受敵之困,取鴨綠江以東數百里之地安撫高麗,換來高麗稱蕃,藉此大肆侵宋。
但又留了後手,扶持女真在這片區域休養生息,作為緩衝地帶。
高麗也沒閒著,在清川江和鴨綠江之間築城六座。
契丹索六城而不得,苦於出師無名,卻在大中祥符二年迎來轉機:高麗西北面都巡檢使康肇弒高麗穆宗王誦,並擁立王誦堂叔王詢為王,即高麗顯宗。
於是,契丹討逆。
但耶律隆緒怎麼都沒想到,這一討就是八年,而且死傷慘重,還得繼續硬著頭皮打下去,不然如何服眾?
……
訊息在契丹南京道傳開已是次年六月。
諸如錄戰歿將校子弟、封戰歿諸將妻等事項根本瞞不住。
雄州國信司原機宜司)不僅負責南北禮尚往來,刺探契丹國情也是其主要職責,包括但不限於任事、主兵人姓名、所管兵數、屯泊處所、城壘大小、糧食多少及出兵道路等等。
國信司確認訊息之後,馬不停蹄的急遞武州安撫司,言:契丹十萬東征大軍十亡八九……
劉緯認為結論太草率,再加上緣邊榷場物資出入、物價漲跌並無明顯變化,遂將“十亡八九”改成“十不存三”。
王欽若、丁謂、曹利用不敢相信、不願相信,指責國信司阿附安撫司釁邊心態、篡改諜報資料。
國信司由內侍管勾,也在密奏中指責安撫司篡改諜報資料。
趙恆道:“契丹東平王蕭韓寧、東京留守耶律八哥、國舅蕭排押、林牙要只等東征主官皆以生還,而緣邊榷場物價並無波動,劉緯覺得十亡八九為臆測,十不存三更合情理。”
王欽若等人無言以對,立場卻又堅定、一致。
不管怎麼說,徵淮南路、江南路、兩浙路、荊湖南北路、川峽四路役夫一百五十萬之想,事關國家安危,不可能一蹴而就。
趙恆未因王欽若等人的態度而惱怒,中書本就有封駁之權,但意料之中的一言堂沒有出現,還是讓他有點意外,不由想起劉緯那句“黨以人之”。
王欽若、丁謂、曹利用身為兩府重臣,不宜私下聚首,站在端禮門外短暫交流。
又屬王欽若感慨最多:“王子明若是還在,或許能勸上一勸。”
曹利用怒髮衝冠:“一百五十萬役夫!怎麼向東南五路百姓交待?倘若重蹈雍熙覆轍,怎麼向天下人交待?陛下太偏聽偏信了,此乃軍國大事,怎能任由一小兒信口開河?謂之應該勸上一勸。”
丁謂淡淡的道:“不一定是河北,用之兄比我有發言權。”
曹利用恍然大悟:“党項?”
“不錯。”王欽若慫恿道,“向敏中近在眼前,如此大事,為何不召?用之曾任職鄜延路,最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