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三司吏詣右掖門,遙拜崇政殿。
御街兩邊盡是聞風而來的百司胥吏,寧可逃班也要一窺究竟。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使拉了兩道人牆橫在御街拒馬外。
另外一隊禁軍在御街正中佈下千餘條案,並置筆墨。
三司胥吏無比彷徨的各就各位,選擇題五百道,填空題五百道,策兩道:自白書、建言書各一,必須在一個時辰之內交卷……
幸福來得太突然,意外卻也接踵而至。
幾乎是在同時,三司院內迎來一群不速之客,在都磨勘司、都主轄支收司、拘收司、都理欠司等司主事配合之下封裝各司賬薄,然後是度支、鹽鐵、戶部各案。
三司胥吏試畢,三司內僅剩白紙,一個字都沒留下。
四坊之外。
光教院與內城西牆之間的馬道則豎起近百頂帳篷,門匾赫然是三司各案、司名,胥吏則被數百稚嫩少女代替。
寇準、劉緯、閻承翰在坊道盡頭坐鎮,威嚇各種窺探。
三司文賬不僅關係著十八路轉運使,與在京倉草場所、諸司庫務的牽扯更深。
一字之差,往往涉及千、萬緡物資。或者一字不差,但對不平賬不聞不問。或者不見磨勘出小收大,卻失物資。或者已查實,但物資無著落,只是行遣會問、並不結絕……
居中上下其手的人絕不會是一人、一家,而是摸不到邊的利益共同體。
寇準當初堅決反對將三司文賬整體移出。
劉緯同意了,卻要寇準保證三司無“火”。
寇準不敢保證,並不是擔心胥吏壞事,而是擔心王欽若趁機落井下石……
趙恆也覺得劉緯小題大做。
但神宗後來下定決心廢除三司、權歸六部,跟熙寧七年三司大火有很大關係,焚屋一千八十間,案牘等殆盡,幾乎人人都因一本爛賬受益。
劉緯負責外部的防微杜漸,將稽核重任全壓在光教院千餘婦孺身上,他始終不發一言,任其自由發揮。
八年如一日,專攻數術,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當一張張朱字貼黃覆蓋三司各案文賬,內安而外部潛流激盪。
寇準也把心放了下來,開始關心進度:“能在三月前理清?”
劉緯正在研究三司胥吏所作的自白書、建言書,頭也不抬的道:“三班倒的話,其實是九十天左右,差也差不了多少。”
寇準嘖嘖稱奇:“今日之後,這些小娘子再不愁嫁。”
劉緯口無遮攔:“你老人家別想多了,她們不為妾。”
寇準啐道:“那我就放心了,至少不會遭你毒手。”
“咦?”劉緯忽然拍案,“狀元之才啊!得請過來見見!”
寇準氣不打一出來:“你個小兔崽子是在奚落老夫?就你這開卷試題,還能出狀元?”
劉緯雙手奉上:“你老人家火眼金睛,看看這篇自白書和建言書,是不是狀元之才。”
“字跡看著有點熟悉。”寇準略一沉吟,皺眉道,“張阿大?這不是張齊賢嗎?”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