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天禧盛世 > 第三十五章 天地革而四時成

第三十五章 天地革而四時成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萌寵獸王:七夫娶進門 兵者之王 一品白易 重生之開局就讓我服徭役 快穿:獵食男主指南 源境傳說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晏殊嘆道:“民風如此,非我等所願。”

劉緯道:“五代以來,河北、河東、陝西、河南、京畿災難深重,也是我大宋龍興之地,而南方偏安一隅,陛下、諸公必有側重,詩賦、策論孰重孰輕,早晚會見分曉。”

晏殊道:“殊受教。”

劉緯卻搖了搖頭,“不敢當,此論實則拾自晏兄舉主張司諫牙慧:今之世,望漢之世,其章句之學彌盛,而異端之書又滋多乎數倍矣,安可不定其成制哉?況夫儒者之術,不以廣記隱奧為博學,不以善攻奇巧為能文。

若使明行制令,大立程式,每至命題考試,不必使出於典籍之外,參以正史。

至於諸子之書,必須輔於經、合於道者取之,過此並斥而不用。

然後先策論,後詩賦,責治道之大體,舍聲病之小疵。

如此,則使夫進士之流,知其所習之書簡而有限,知其所學之文正而有要。不施禁防,而非聖之書,自委棄於世矣。不加賞典,而化成之文,自興行於世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晏殊面紅耳赤,深揖:“以策、論定等,詩賦次之,而非廢明法、進士,下官受教。”

劉緯側身避過:“天地革而四時成,你我風華正茂,補己之短正當時。”

……

晏殊、邵煥心事重重的結伴返城,兩人都是少年才俊,哪會不明白劉緯這是在放風?

崇文院內,群情激奮。

詞臣皆以詩、賦、經倖進,真要改以策、論、義為重,等於十年苦功白費。

按理說,風言風語不至於左右崇文院整體情緒。

但劉緯每每行事,開頭總是繆不可言,最後往往又水到渠成。

他們想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卻又找不到人訴苦,權要重臣均已奔赴泰山,只能請日理萬機的東京留守“正天下視聽”。

溫仲舒頭痛不已,一聲“無法無天”之後,還是那句話“急遞行在”,可他又打心底贊同劉緯的提議。

史上,王安石的變法雖以失敗告終,但貢舉制度改革卻得以保留、並繼續完善。

從結果來看,王安石廢南人之所長、就北人之所擅的科舉制度改革,更像是改革派對保守派丟擲的橄欖枝。

哪怕是頑固報守派司馬光,都不得不捏著鼻子贊成科舉制度改革:國家設官分職,以待賢能,大者道德器識以弼諧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縣,其次方略勇果以扞禦外侮,小者刑獄錢穀以供給役使,豈可專取文藝之人、欲以備百官、濟萬事邪?

現如今。

南北之爭僅僅只是有了苗頭,王欽若、丁謂也只是半透明般的存在。

王旦、趙安仁、寇準、張齊賢、溫仲舒、向敏中等北方士林領袖尚無憂患意識,但他們不會放過抬舉北方士子的機會,也是劉緯底氣所在。

……

十月十八日,黃昏。

輦駕駐蹕迎鑾驛,泰山近在眼前。

趙恆意氣風發,斥責劉緯的口諭較為委婉:“朕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卿乃近臣,何以有事不疏?竊議國家取士之制?”

十月二十三日。

趙恆乘步輦登頂泰山。

二十四日,享昊天上帝於圜臺,以太祖、太宗配。

群官享五方帝諸神於封祀壇,儀衛使奉天書於上帝之左。

趙恆衣袞冕奠獻。

攝中書侍郎周起讀冊、牒、譜文。

攝中書令王旦跪稱曰:“天賜皇帝太一神策,週而復始,永綏兆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