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諧裡附言:“開封七月金價足足漲了一成,請牙行見證的田地貿易漲了三成,雄州南人榷商擔心我等負擔不起,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
耶律留寧道:“不至於啊?南朝皇帝不是已經降詔玉牒、族譜不得用於出生、婚配、門第、戶貼、告身之證?”
蕭札剌輕笑:“上將軍此次前來,可是肩負為韓姓修撰族譜之責?”
耶律留寧默默點頭。
這是韓德讓召集五服宗親共同商議的結果,玉田韓氏視族譜為後世子孫護身符,有志在必得之心。
耶律諧裡差點把腿拍斷:“當初就不該放劉緯離開,拖個三年五載,孩子都生了,有相國珠玉在前,還怕他心不向我契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耶律留寧頹然長嘆:“太后確有攜劉緯北歸之心,但他最後不是提出和親之議嗎?這可是漢唐未有之盛事。誰又能想到,僅僅四年,他便成就劉一唐之名?詩詞歌賦史無一不通,養南朝公主於私宅,想必醫道亦有涉獵……”
蕭札剌忽贊耶律諧裡:“幸虧太后、陛下玉牒早早妥當,若是拖延至今,恐為天價。”
耶律諧裡強忍笑意,板著臉道:“南北各取所需,某不敢冒領我契丹兵鋒強盛之威。”
……
“李重進,其先滄州人。周太祖之甥、福慶長公主之子……盡室赴火死。”
如果說《貳臣傳之王繼忠》令滿朝文武噤若寒蟬,那麼《貳臣傳之李重進》則備受爭議。
劉緯代青史所作的結論刺耳無比:雖為皇宋之貳臣,卻是忠孝之脊樑。
百官明知趙恆事先已閱,仍然試探性的上疏反對。
趙恆態度鮮明的卸下歷史包袱,先命王旦錄入時政記,後又遣中使盛殮李重進遺骸,陪葬郭威嵩陵。
文武百官再矮一截,無不在心中哀嘆:一朝天子一朝臣。
無人勸諫,包括王旦在內。
勸什麼?李重進不是貳臣?
帝心難測,惟有一點相同:國難顯忠臣。
趙恆不願直接否認黃袍加身的正當性,從而肯定李重進舉家以焚。
……
錢易再設家宴。
錢惟治喧賓奪主,拉著劉緯噓寒問暖,未談國事,盡是些詩詞書法等雅趣,很快就以不勝酒力為由告辭。
劉緯百般不願的送至坊外,又被錢易拉了回去,還沒坐下就發牢騷:“這不是求人的態度吧?”
錢易酒興正酣:“嘉瑞不覺得錢某這位堂兄神似王相公?”
“檢校太師,也算三公,王相公現在不敢高攀。”劉緯八卦心起,“真是同父異母?”
錢易苦笑:“家父從未承認過,可錢某那位叔父又有點拿他當替死鬼的意思,估計他也是這樣認為,不然禮賢宅怎會是錢惟演當家?”
劉緯輕嘆:“那位秦王殿下也算有情有義。”
錢易冷笑:“那位秦王在先帝懷柔之下,都可如魚得水,情義能有幾分,可想而知。家父若未安享晚年,他的下場會比德昭、德芳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