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午。
崇政殿西序靜的嚇人。
兩大一小面前是一盞尚未點亮的燈籠。
趙恆懷裡的趙念念正揪著長鬚不放。
劉緯不緊不慢的搭起孔明燈骨架:“據說莘七娘創此燈最初是用來傳遞軍情的,為了便於燃燒,這些杉木片用硫黃浸染了十來天,燈面是刷了油漆、硫磺的細絹,當燈芯燃到最後一截,會引發整個燈體燃燒。”
趙恆若有所思:“高度能控制?”
“燈油燃盡即見頂,可以透過油量、燃燒速度控制高度,關鍵是風向。”劉緯小心翼翼的倒滿燈油,只差點火。
“朕來。”趙恆躍躍欲試,把念念放在劉緯懷裡,挑起一紙明火點在燈芯上,一動不動的等待奇蹟發生。
念念歪著頭,靜靜看了燈光一小會,忽然“爹爹、爹爹”的手舞足蹈起來。
趙恆側目,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是在叫陛下……”劉緯小心翼翼道。
趙恆冷哼一聲,不置可否。
這時,火燈籠拔地而起,徐徐衝向屋頂。
趙恆又喜又驚:“不會把西序燒了吧?”
劉緯道:“燈油有限,會在到頂之前燃燒、落地之前殆盡。這個小了點,陛下若是認為可行,臣做四個大的,承天節前,隨殿下入宮備用。”
“劈啪!”
冉冉升起的火燈籠燈芯燃盡,轟的一下變成火球落地,屋外頓時一陣騷動。
“別進來!”趙恆蹲在地上細看。
一塊銅牌,一些灰燼,一點沒燒完的杉木殘渣。
“燈油少了,高度不夠,燃燒不夠充分。”劉緯道。
“這個劈啪聲是怎麼回事?不能再小點?”趙恆問。
“越大越好,這樣才能讓人朝上看,不會傷著人。”劉緯道。
“可!銅牌也由卿來雕刻,寫些什麼?”趙恆又問。
“臣不敢提及陛下名諱,請陛下明示。”劉緯畢恭畢敬道。
“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趙恆一字一頓。
……
群臣請封禪之言,全都無果。
王欽若也在趙恆回絕之列:“希世絕倫之事,不可人力為之。”
王旦率百官上表盛讚。
十二月二日。
承天節,百官大朝。
待漏院外,人山人海。
契丹賀承天節來使左領軍衛上將軍耶律元、昭德節度使耶律諧裡、副使左威衛上將軍李琮、殿中少監李操等人奪鬧中之靜,人手一張《皇宋日報》,時不時的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