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緯受驚落水,換來劉嬌授夷陵縣君。
李四娘、劉嬌這對未來姑嫂拋開曾經的些許芥蒂,好得如膠似漆。
壽昌長公主在相國寺碼頭險些捱揍一事成為坊間茶餘飯後談資,說什麼的都有,反正“你騙我吃肉”家喻戶曉,至於什麼“肉”,眾說紛紜。
始作俑者李四娘則被京師父老譽為“將門虎女”,閻氏為此三進宮,李昭亮一個勁的埋怨劉緯沒把妹妹教好。
劉緯忙的腳不落地。
光教院千頭萬緒。
外匾額是“光教學院”,內匾額是趙佑稚嫩的筆跡“半邊天”。
前後門客均為新聘女相撲手,護院則是聘自河北緣邊的習武婦人,個個舞的一手好槍。
六歲以上,宿舍八人間,每七童配一婦人貼身照料。
六歲以下,宿舍四人間,每三童配一婦人貼身照料。
不管壽昌願不願意,校長一職無可爭議,畢竟整個光教院都在其名下。
洪澄任教導主任,大權在握。
劉緯後宅那些適婚峒蠻少女紛紛赴光教院任職,還在外城永昌坊有了自己的家,每三人居一進小院,地契也已分割完畢,均為女戶,靜待良人。
另聘有精通醫術的婦人擔任校醫,多出自醫學世家,有招之即來的,也有住校的。
八百孤幼則被分為幼兒班、少兒班、學前班、小學。
“半邊天”的一眾貴女盡數畢業,開始夢寐以求的教書育人生涯。
劉緯對她們的要求並不高:不得打罵體罰、不得以主自居、不得使喚差遣,凡有犯者,開革出院。
劉緯對八百孤幼也有要求,或者說是期望,也是承諾:不為妾、不為婢、不以聲色侍人。
趙恆擔心劉緯力有不逮,特命劉承珪照看一二。
劉承珪再三翻閱“教師守則”、“學生守則”、“員工守則”、“待客守則”、“宿舍守則”、“廚房、餐廳守則”,都沒找出一點漏洞,惟有開口相詢。
劉緯就兩個字:“缺錢”。
誰不缺錢?
劉承珪不敢接話茬,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劉書記不覺得那些貴女月俸太高?役使婦人月俸也是坊間兩倍,可是長久之計?”
劉緯道:“都是些不懂世事的孩子,有的還不會說話,照顧她們不僅需要良心,還需要耐心和責任心。她們日後會在京畿落地生根,我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些貴女也是依靠。”
劉承珪總得做點什麼:“我會行文開封府,在光教院前後門各置一巡鋪,著皇城司邏卒常駐。”
劉緯怏怏道:“比沒有強。”
劉承珪欲言又止:“這監院……”
劉緯道:“虛位以待,閻都知總有告老的一天。”
劉承珪的驚訝不是一點半點:“他同意了?”
劉緯避重就輕:“我提過,他也沒說不行啊。”
那就是把閻承翰架在火上烤。
劉承珪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