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三年,正月二十日。
盧守勳管勾翰林醫官院,周文質管勾左、右街僧錄司。
一窮二白的慈恩院終於初具氣象,雖然僅有醫官、太醫四人輪值,但又各帶醫學、醫人、醫工六人,另有學徒若干,再加上盧守勳從御藥院、尚藥局調來藥師、藥童二十餘人,一家不遜於京師任何一傢俬人藥局、醫館的綜合體就這樣誕生了。
史上,第一家面向民間的官方藥局建成於熙寧九年1076年),名“熟藥所”,是王安石變法的一部分,本為穩定藥價的無奈之舉,卻收到驚人奇效,不僅民間反應良好,而且淨利潤翻倍,各種行之有效的藥方如雨後春筍般綻放,從而濟世千年,是王安石最為成功的變法之一。
所有人都在腹誹劉緯聖眷無兩時,盧守勳、周文質卻為劉緯捏著一把汗。
之所以能夠打動趙恆,不是因為那些濟世為民的大道理,而是劉緯一口咬定郭氏正處在待孕的黃金年齡,稍一調養,便可再誕子嗣。
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翰林醫官院、太醫局都沒人敢誇這個海口。
劉緯毅然決然的攬是非上身,並冒天下之大不韙,要求宮中女官如實記錄郭氏生理期。
既為慈恩院儘快步入正軌,也為郭氏每況愈下的身體能有所好轉,不至於在景德四年初就與世長辭,懷孕與否反而沒那麼迫切。
劉緯沒想過要為郭氏配什麼藥方,前前後後孕育三子,三十而立,也算是易孕體質。
不過古人崇尚“藥食同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在盧守勳看來也是食療的一種,省去繁瑣的驗證程式。
但劉緯將郭氏每日步數精確到個位。
盧守勳認為運動量太大。
劉緯嗤之以鼻:“放心吧,我家那幾位已經試行半年,個個圓潤一大截。”
盧守勳關注焦點瞬移:“怎麼沒聽見動靜?”
劉緯沒好氣道:“那是我的問題,陛下龍精虎猛,你瞎操什麼心?”
瞎操心的也就劉緯、盧守勳、周文質三人,朝野內外都在操著中書的心。
寇準、馮拯鬥爭逐漸白熱化,互掀老底,互揪小辮,並向潑婦罵街發展,每日崇政殿問起居都能來上三兩句。
文武百官既心焦又心急,既怕受池魚之殃,又想順位替補。
正月二十七日,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馮拯當眾指摘寇準私結翰林學士李宗諤,好到從門縫進出。
寇準原封不動奉還,彈劾王旦以百萬錢私結李宗諤,居心叵測。
從來不與寇準正面對抗的王旦不得不出班自陳:“宗諤家貧,祿廩不足以給其女婚嫁,因而向臣資借。”
馮拯誤傷友軍,遂以勤補拙,再劾翰林學士晁迥為雍王趙元份留守官屬時,與遠在澶州的寇準互通有無。
趙恆當廷拂袖而去。
翰林學士院屬天子私器,翰林學士則是天子私人秘書,專為制衡中書而設,甚至是分權。
趙恆曾就私交寇準一事敲打過李宗諤,但沒想到,李宗諤跟王旦的關係也這麼深,更沒想到晁迥在輔佐趙元份留守東京時,竟然跟遠在澶州的寇準保持私下聯絡……
人一旦有了前科,就很難洗掉嫌疑。
扯來扯去,又扯到申宗古詣登聞鼓院狀告寇準私結趙元傑一案上。
是夜。
馬翰登門,拉著劉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苦:“我就說吧,這事不能沾,天知道還有誰躲在背後?”
劉緯揣著明白裝糊塗,嘖嘖豔羨:“翰林三學士一下去兩,趙安仁要拜參政了,三千貫拜參知政事、賜物三千緡)買座兩進宅不成問題,多拜幾次就發財了。”
逼得馬翰直來直去:“這事肯定沒完,陛下又不願深究,早晚惹禍上身,還是送婉兒回鄉養病吧。”
窗外忽然有人介面:“某也悶的發慌,帶某一起上路。”
馬翰惱羞成怒道:“他怎麼還在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