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天禧盛世 > 第六章 不歡而散

第六章 不歡而散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

?在直??死之後,才會明白心之所向、心之所懼。

劉緯很想看看這個世界,特別是宋太初因為坊間流言而彷徨自責之後,他的遊學心,愈加堅定。

宋太初總覺得是在以老朽不堪之殘生,奪少年天成之造化,但劉緯從沒覺得宋太初是在剽竊後世研究成果。

宋太初心中一直有韜略,清楚知道如何任事,僅缺理論,更像是後世技術官僚,埋首實務,卻受制於政治官僚。

韓非子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所以,張九齡才會在開元三年上疏李隆基,以“不歷州縣不擬臺省”為選官條例。

所以,曾致堯這種技術官僚看不上向敏中這樣的政客,若非李沆為趙恆潛邸時期的太子賓客,也得挨一臉吐沫。無能並非無為,丟城棄土更不是與民修養生息的藉口。

其實,這種技術官僚和政治官僚的對立,也是後來新舊黨政的重要特徵之一。

新黨多擅實務,深知變法重要性。

舊黨一味無為,以不變應萬變,並一直秉承割地求和的傳統。

所以,章淳才能懟得司馬光啞口無言、生不如死,差點兒掘墓鞭屍。

劉緯堅信。

即便宋太初罹患昏忘之症,也比李沆的視而不見要好。

因為朝野爭議,宋太初兩拒拜相。

第一次推薦畢士安,第二次推薦寇準,第三次本準備推薦張齊賢,卻被劉緯好說歹說的勸住了。

凡事過猶不及,在御駕親征這個節骨眼上,趙恆絕不會放一個抗旨不遵的宰相坐鎮大後方。

趙恆為宋太初順利拜相煞費苦心。

自唐以來,詔書不經中書門下,不得以敕的形式刊行天下。

雖然詔書不用中書門下印、宰相不署名,仍具有法律效應。但名不正則言不順,世人以其事為墨敕,以其官為斜封,稱墨敕斜封為內出。

凡是內出政事頒佈,不用硃筆、用墨筆。詔書封帶,不用正封、改以斜封。

就連以臉厚心黑聞名於世的趙普當初拜相,也不願接受沒有前任宰相署名的制書。

其時,趙匡胤纂位,範質、王溥、魏仁浦等柴榮肱骨之臣不願繼續出仕,同時求去。趙匡胤半推半就的給予成全,改拜趙普為相,並打算代為用印署名。

趙普深以為恥:“此有司職爾,非帝王事也。”

趙匡胤這才知道鬧出笑話,勉勉強強用趙光義的“平章事”頭銜把趙普糊弄過去,繼而淪為青史笑談。

……

有鑑於此,趙恆必須得讓李沆心甘情願的用印署名,而又不傷師生之誼,便以詔納賢良為由,旁擊側敲。

李沆確實有意封還詔書,架不住劉緯前途不可限量,今日羞辱宋太初,他日會不會連累子孫故舊?

答案是肯定,趙慶嗣那種浪蕩子都知道以劉緯為餌,阻止知永興軍府的向敏中回朝。

形勢比人強,李沆不得不點頭。

趙恆遂命翰林學士鎖院草制,並避尊者諱,極盡溢美之詞。

朕祗若盛猷……允屬輔臣……刑部尚書、攝御史大夫宋太初,沉厚秉彝,粹溫凝識。蘊廉深之雅度,抱穎達之宏材……政成西邑,歲覲紫庭……賴股肱之明略,助星日之重暉。是用擢正臺司,列於揆路……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