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天禧盛世 > 第十八章 祥瑞橫行(十)

第十八章 祥瑞橫行(十)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

一線曙光劃破天際,東華門兩側角樓鐘鼓雷動,宮門大開,執戟金吾徐徐出列。

東京城彷彿剛剛從美夢中醒來的二八少女,無情驅趕欲走還留的夜色。

向敏中一馬當先,文武百官層次分明的有序遞進。

到寇準這兒卻停了一小會,他無視押班御史怒火,喚來親隨囑咐:“請戶曹戴參軍本廳待茶。”

朝官無聲騷動:寇準也上了心,今日問起居絕不會風平浪靜。

所謂“待茶”,就是沒見著寇準之前不準離開本廳,亦是官場上級拿捏、敲打下級的慣用手段。

與此同時,萬德隆、張承志心急火燎的敲開劉緯房門,因長春殿起居朝,過堂拜宰相趕在巳時以前即可,還有將近兩個時辰的空檔,他們想利用這個時間段為劉緯普及朝堂常識,儘可能的預防崇政殿悲劇重演。

劉緯感興趣的其實是官場八卦,因為宋太初很少提及這些,石康孫倒是無所不談,可立場又不一樣,結論往往大相徑庭。

萬德隆和張承志都是滿眼血絲,顯然煎熬一夜,劉緯只得洗耳恭聽。

辰時初抵達東華門,想要繼續說教已不可能,基層官僚、胥吏聞風而動,藉著各式各樣的理由路過旁聽,投以炙熱目光。

中書所在的外朝、天子所在的內朝分踞皇城南北,由東華門和西華門之間的東西大街隔斷。

橫道又再一分為二,內朝北道較為清淨,長春殿無朝時,只有內侍、禁軍來回穿梭,百官、胥吏、雜役則由外朝南道進出皇城。

張承志、萬德隆第一次發現自己也能這麼受歡迎,作揖的手都放不下來,拐入左升龍門更是離譜,竟然有特意等候在此的胥吏拉著二人耳語,還有兩側馬槽內的百官坐騎嘶鳴助興。

自此而入,便是趙宋政權基石,上宣下達的中轉、核覆之地,政中書)、軍樞密院)、財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令均由此出,是趙匡胤那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最好詮釋,也是讀書人安身立命之本。

劉緯索性兩手交叉前行,對各式各樣目光,均報以微笑,既無輕狂,也無謙卑。在路過崇文院、秘閣、藏書樓時,才探頭探腦的多看了幾眼,一展孩童天真。不出意外的話,未成年之前,他都會在這些地方度過。

直至端禮門前,喧囂方告一段落,十二名持械禁衛彰顯中樞重地威嚴,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裡才是趙宋國家機器運轉心臟,中書東西廳、樞密院、三司三部、學士院、審刑院等等集中於此,背靠常參朝大殿文德殿,再往北則是跨越東西大街、連線內朝長春殿的一段柱廊,家國天下在此完美融匯。

閒雜人等銷聲匿跡,偶爾路過也是腳步匆匆。

常年隨扈呂蒙正左右的親隨宋貴平早已等在門後,領三人直入中書西廳,萬德隆、張承志在廊下帷幔內就坐,劉緯則在呂蒙正私寮待茶。

熊熊碳火在秋日裡燒出一屋春意,熱氣騰騰的茶湯新鮮出爐。

由常年跟隨左右的親隨出面招待,是呂蒙正釋出的莫名善意,也可能是因為在對待劉緯的問題上未能與李沆達成一致,故棄公禮,改行私禮。

劉緯遂以晚輩自居,拋棄繁文縟節,話題也放在家長裡短之內,詩詞、國事絕口不提。

宋貴平初時小心翼翼、斟字酌句的應對,生怕一個不慎就步了种放後塵,哪知劉緯盡說些雞毛蒜皮的人間煙火,一點也不拿自己當外人,距離越拉越近。

何為親隨?

思維相近,最能體現主人意志,而且有能力去貫徹執行。

宰相門前七品官並不是指門房和食客,而是專指常年隨扈其左右的親隨,兼秘書、助理、傳達於一身,往往不在官員、胥吏之列,但卻在恩蔭之內。

宰臣罷相歸班或是去相養老之際,就是這些親隨外放之時,最少也是知縣。呂蒙正三度拜相,親隨也就水漲船高,上縣知縣打底,甚至可能知一赤、畿縣事,哪怕進士登科、一甲前三都做不到這一點。

幸運嗎?

一點也不,先是十年寒窗苦讀,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鞍前馬後,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穫,步入仕途的起點雖高、人面雖廣,但架不住出身過低,註定無法登堂入室,惟有打好基礎、坐實人脈,以待子孫。

就算劉緯只是閒拉家常,立場、論調也能讓人耳目一新,時不時的還有醍醐灌頂般功效。

宋貴平年逾四十,利祿之心早就淡了,功名之心也栓在了兒孫身上,對劉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可惜是別人家的孩子,只能以讚不絕口來表達遺憾。

劉緯臉不紅心不跳的自謙著,在宋貴平命人取來一盅甜湯待客後,才又掏心掏肺的感慨:“童子這份資質並非完全與生俱來,透過啟蒙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

宋貴平明知劉緯開始下餌,還是忍不住咬了上去,“小郎君莫要自謙,玉與石不可同日而語。”

劉緯沒想過要算計薛貴平什麼,任誰餓上小半天能喝上一盅甜湯,都會有些感激之情,“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詩詞之道貴在悟性、成於靈感,無法以言行相授。除此之外,童子的種種頑劣均可由後天啟蒙習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誰家沒有兒孫?

兒不成器,孫正當時!

宋貴平求知慾爆棚,卻不敢再問,家傳絕學怎能外洩?

劉緯善解人意的說了下去:“君子六藝,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人人皆能學有所成,區別在於時間早晚、成就大小。童子以已為木、刻舟求劍,總結了一套較為速成的啟蒙方法,經舍妹研習,卓有成效,正想求陛下和三位相公恩准,讓舍妹來年應童子試。”

宋貴平目瞪口呆,先撓頭,再捋須,硬是不知該說什麼好,二十年宦海沉浮從未涉及過這等難題,沉默半晌方問:“小娘子年齡尚幼,即便陛下恩准,叩闕之後又能怎樣?”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