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僧西遊記》火遍京師的同時,還有一道未經證實的訊息甚囂塵上:作者為八歲童子,疑為玄奘法師輪迴轉世。
始作俑者石康孫志得意滿的自澶州歸來,開始在外城定址,準備捐建一座嚴守清規戒律的寺院,專門用來供奉玄奘法師指骨。
坐實指骨在石家手中的同時,完美回應外界擔憂、質疑。
那就不是幾千貫能解決的事了,石慶孫、石貽孫偷偷跑到胡氏跟前訴苦,說他們成家立業的那天肯定已是破落戶。
胡氏疾言厲色的趕走兄弟倆,心裡也有些打鼓,以前是三個孩子胡鬧,現如今怎麼會多出一個?明明是心疾,又不是失心瘋。
……
仲夏來襲,鄉間愈發山清水秀。
劉緯心情卻是糟糕透頂。
他已能百分百肯定,被石康孫狠狠坑了一把。
兩世為人,心思都用在宋太初和丁謂這樣的舉主身上,根本沒想過會折在一個少年手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肖小七比誰都委屈,明明是來報喜的,卻捱了頓前所未有的冷眼。
人到用時方恨少,幸虧有林憲傑出面交涉。
劉緯坐臥不安。
如果繼續發酵下去,這輩子再無出頭可能。
殿試就不用想了,還會連累宋太初、丁謂、王贄、峽州知州、夷陵知縣。
難在資訊不對稱,根本無計可施。
林憲傑回來的很晚,交涉也不順利,那些僧人仍然堅持明日來石磨村一探究竟。
但林憲傑同時帶回一封由知縣轉交的信函,走的是直入縣衙的三百里馬遞,本是盜賊文書收發專用,發信人擔了不少干係。
信是戴國貞寫的,詳述手抄本一事前因後果。第一天傍晚他才察覺石康孫舉動,但將近兩千貫已經花出去了,再想阻止已不可能。狠揍戴朝宗一頓,責其請來石康孫逐步刪減……最後道明溫仲舒的責難和他的應對。
劉緯熱淚盈眶:因千里之遙,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戴國貞,遞至京師的家書均是問安,再無外話。可戴國貞卻一直在準備善後事宜,拾遺補缺,亦師亦長。
溫仲舒的態度很讓人放心,這也是士大夫階層的主流意見,不給外教任何造聖之機。
石康孫的想法,並不難猜。
六千貫足夠在京師內城黃金地段置一套兩進宅,且綽綽有餘,既能表示石家誠意,也能轉移世人注意力。
可在劉緯看來,翻抄的那些書肯定能賣出去,早晚而已。
這個啞巴虧不能吃,也不能跟石家走的太近,索性全還回去,順便出口氣。
不亞於成人的算計,借白紙黑字娓娓道來。
先遊說開封府和國子監行文,《聖僧西遊記》助長歪風邪氣,嚴禁版刻、手抄。
再由開封府就此意向,行文河南府、京兆府同禁。這兩處才是法相宗發源壯大之地,絕對會激起反彈。
僅需意向,無須成行。
廣而告之即可,戴國貞、石康孫均能輕而易舉的做到這一點。
最後由開封府左右軍巡院出面告誡正店、酒樓、勾欄、瓦舍內的說書人:不得妄言神佛事,依律當流。
在無任何實質性的懲罰措施之下,人會最大程度的滿足自己逆反心理。
其實,《聖僧西遊記》手抄本賣的還算不錯,因為白話小說這種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原本誕生於二十年之後。
方興未艾的說書行當會很快就會發現,白話小說比史書更適合茶餘飯後。
石康孫所謂的誠意好還,但後果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