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上海認為哪一天是諸神下凡之日嗎?
<101nove.臘月二十六
臘月廿五,是諸神下界之日。按傳統,各家各戶裡裡外外撣塵掃除,清除一年的積灰,清理平時亂堆的雜物等。此舉頗為認真,用現在的話來說,稱得上是一次積極的、有規有模的群眾性衛生運動了。經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戶齷齪大去,用品比前井然,裡裡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個換年的樣子了。
也就從此日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著過年的各方面的緊張張羅。首先是要購買、備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戶還必磨粉,為包湯圓,有些家庭又摶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團團圓圓”之意,後者吃了可“高高興興”、“年年高”。其次是準備新衣、新帽、新鞋。人們一般也許一年中都穿舊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頭”的;再次是開始買春聯、買年畫、買“門神”,以張貼於門上戶首、樓上樓下。這一時期,為供應大眾所需,市上售賣這些東西的品種很為豐富。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買春聯,店家多選“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般住家則多選“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園”等。
13上海之根指哪裡?
<101nove.松江
有“上海之根”美名的松江廣富林考古又有新發現:首次發掘了5座儲存有人骨的墓葬,並出土了新石器時代和周、漢、宋、元等時期的大量文物,為複原松江區乃至上海市古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實物材料。
5座人骨墓葬
松江廣富林遺址搶救性發掘從3月27日開始,截至目前共開探方近200個,發掘面積近6000平方米,用工近萬餘人次,是上海規模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據介紹,本次發掘是由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持,聯合複旦大學和上海大學共同進行。早在1999年至2005年期間,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已多次對廣富林遺址中心地域進行考古發掘,此次搶救性發掘選址為中心部位以外的建設控制區。
5座儲存有人骨的廣富林文化墓葬,正是此次發掘的新發現。墓葬在遺址的西北部,是目前廣富林遺址發現的惟一一處墓地,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14上海人初五買鯉魚是為了做什麼?
<101nove.吉兆
上海人把農歷正月初五稱作是“路頭神”即“五路財神”的生日,故民間初四夜和初五有接財神之俗,近代上海工商業發達,故這種風俗尤受重視。初四夜半子時,家家祭供鯉魚、羊頭
15上海地區最高最雄偉的古塔是哪座?
<101nove.圓應塔
圓應塔,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所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該名“園應塔”。明初,此塔傾,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重建,改名圓應塔。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高46.5米,為上海市郊目前已測定的古塔中最高的一座。樓閣式。塔的外形,基本上與上海龍華塔相似,而內部構造卻有不同之處。西林塔在厚厚的磚壁內,置磚級和石級,進出口都在各層壺門過道兩側磚壁上。各層都有飛簷、翹角、曲折欄杆,底層有圍廊,下有臺座。正統九年1444年),遷建該塔於佛殿後。塔為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七層,高46.50米,為上海市古塔之冠。原為樓閣式,每層均有腰簷、平座、欄杆,1965年時因其年久失修,逐拆去。現僅存圍廊和磚身。塔內登高之梯為石級,藏於磚身內,各層四面設壺門,相互轉換。底層外加圍廊,磚身每面3.05米,往上逐層收縮。有的壁磚上有“任勉之夫婦捐獻”等字樣。任勉之為明洪武至正統年間人,曾任福建參政、徽州知府等職,可知磚身系明代16年)之物。
16上海女孩子對男孩子有好感,通常會約男孩子做什麼?
<101nove.蕩馬路
在馬路上談戀愛,邊走邊談;在上海叫“蕩馬路”。
上海人談朋友,多是從“蕩馬路”開始的。因為媒人介紹的約會地點,不論在公園門口還是電影院的門口,就是在馬路邊。雙方見面、相識後的第一次談,還是在馬路上進行。沒有轉身就進“墨擦黑”的電影院,或者就一頭紮進公園的。就是在介紹人家裡首次見面,或者是已經談起來的,紮朋友也是“蕩馬路”。這並不是當時住房小、家裡有旁人不方便的原因,因為上門就意味著婚姻關系的敲定。
17上海“丁祭”祭祀的是誰?
<101nove.孔子
上海舊時在春秋第一個“丁日”祭祀孔子,稱為“丁祭”。嘉定的孔子廟是丁祭的活動場所,典儀相當隆重。
18上海崇明風俗,選什麼樣的人來做孩子的寄父母?
<101nove.生肖合者
寄親也稱”過房親”、”寄拜親”。舊社會,父母為瞭解除孩子的關煞,免其蒙難夭折,選擇生肖相合者認作寄父母。孩子改姓換名叫做寄名出姓)後,送往寄父母家祭祖拜灶,事後,仍由生父母撫養。此俗現已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