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六郎停下筷子,詫異道:“聽聞臺灣可一年三熟,為何是受苦。”
劉大牛放下手中的酒杯,說道:“方才在路上遇到某村裡本家劉吉,他兒子跟隨丁三郎君去了臺灣,眼下可是一片荒蕪之地,現下還是在開荒種地,那處離大宋又遠,海船來回得半個月,聽聞每日裡除了打點野鹿弄些肉食,只有白米飯和野菜。”
韋六郎奇道:“不知吳先生為何定要去那臺灣荒島,在蘇州不是挺好麼?”
劉大牛搖搖頭道:“這些高人所為,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想到的,在下前些日子跟丁員外講了想追隨吳先生去臺灣,丁員外沒答應,說那邊物資奇缺,沒有兩歲光陰怕是很難發展起來。”
韋六郎看了看渾家,見她與劉大牛的渾家談興正濃,馬上小聲對著劉大牛說道:“某看吳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不如等上兩歲時日,我等二人前去,定能謀個好前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大牛也看了眼渾家,小聲道:“某也這麼看,吳先生定不會無的放矢,你我二人不如兩年後把此處安頓好,便去投奔吳先生。”
韋六郎點了點頭,兩人心照不宣的繼續喝酒吃菜。
天禧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吳山村市集,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此時的盛況,有些遠道而來的小船,實在靠不了岸,只好就在船上交易起來。
尤其是牲畜市場,雞鳴豬嚎,時不時就有一輛牛車拖著幾頭肥豬出來往渡口或是官道而行。
劉屠夫如今年紀漸老,也不想殺豬了,他每日裡守在肉鋪賣肉,三個兒子輪流去殺豬。
大過年的哪裡殺得過來,劉屠夫為人還是比較義道,他勒令幾個兒子不管外面的出價多高,先得把本村的豬殺了再說。
吳山村十幾戶有頭腦的家庭都在市集裡租了鋪面,開起了飯莊、菜攤、日雜店,現在的吳山村可不是當初那個寂寂無名的村子了,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
在知縣王嘉言的安排下,縣衙統一在河畔蓋了一大片住宅,來年二月份村裡的百姓將搬去新的住宅,老吳山村的大部分割槽域已被規劃為大型集市。
王嘉言信了吳夢的話,天禧三年初就催促著百姓們簽好了土地住宅置換契約,丁大勝是個老生意精,如何看不出這是官府在搶佔有利地形,他反正無所謂,也就沒有吭聲,第一個簽了置換的契約。
後面的百姓見領頭羊簽了契約,也都跟著簽了,如今眼見集市如此興旺,個個直拍大腿,後悔的要命。
到得年底,官府擴建的商鋪出租,各路商賈聞風而動,一般的鋪面租金高達兩貫錢一月,就此一項,長洲縣衙每月可進賬五六百貫。
王嘉言如今是睡在錢堆裡過日子,把縣衙的食堂搞得紅紅火火,每日皆有肉食,連州衙的官吏時不時跑到縣衙來打牙祭。
朝廷批覆了蘇州可以先試行官營房地產的奏疏,王嘉言現下只待來年吳山村的住宅全部搬遷後,就全面開發商業地產,按照吳夢留給他的規劃圖修築一個大型的批發市場,裡面的鋪面只租不賣。
蘇州城外官田的一處鹽鹼地,一直是廣種薄收,他預備作為首期住宅小區的建設工程,此處的住宅只賣不租,產權期限暫時不公佈,留待朝廷的詔令。
孫冕本來也是志得意滿想再幹三年便致仕,蘇州已然是大治在握,他定會青史留名,可天下事怎會讓人處處如願?
大宋三司戶部副使李及遷淮南轉運使,原擬遷江淮制置發運使薛奎為戶部副使,可薛奎新近喪父,三司戶部副使出缺,晏殊便向寇準推薦了孫冕。
宰相寇準、副相李迪、三司使李士衡也看中了孫冕會摟錢,於是一拍即合,報請官家趙恆批准,遷蘇州知州孫冕為三司戶部副使。
歲末前兩天,朝廷下了詔令,招孫冕回京。
孫冕一瞧詔書苦笑不已,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他就是三司的度支副使,現在可好,又回老部門去了,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以前的度支副使是管花錢,如今任戶部副使可是管收錢了。
別的官員一聽說回京一準樂得飛起,孫冕卻是一萬個不願意,可胳膊拗不過大腿,他也知道朝廷是看中了他摟錢的本事,只得奉詔,留守在蘇州等待新來知州的交接。
天禧四年1020年)二月初一,蘇州城漕運碼頭,一群官員簇擁著孫冕向著官船走去,這是兩浙路轉運使司、蘇州州衙、吳縣長洲縣衙給孫冕送行。
孫冕回京以禮部尚書銜、天章閣學士出任三司戶部副使,接替他出任知州的是太常博士、奉訓大夫康孝基。
孫冕對王嘉言交待一番後,昂首闊步跨上了官船,揮手告別了讓他名揚天下的蘇州城,回京赴任。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