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三年1019年)正月十六日,初春的寒風還在摧殘著河畔的楊柳,婁江河裡的流水被寒風颳過,河面上掀起一波一波的水紋。
清晨時分,一艘渡船從北岸駛來,毫不留情的碾碎了微波盪漾的水紋,向著南岸撐去。
渡船上滿載著趕回工坊上工的人群,他們有的從除夕至今已未曾會面,此刻在渡船上一見面便互相打著招呼,寒暄幾句。
“嗨,大郎,今歲這元日是某家二十幾年過得最舒坦的,不用愁債主上門,家裡買了年貨還有積蓄,來工坊做工真是選對地方了。”
“嘿嘿,不是某叫你來,你有這等好日子,想當初你小子還疑神疑鬼的不願來,如今的工坊想進來的人都打破頭了,只有那幫樵夫真是傻子。”
“今歲的元日,某家買了三隻雞和一頭羊,家裡痛痛快快吃了個夠,某也是三十多歲了,從未吃得如此痛快過。”
“聽聞除夕那幫樵夫也放了假,還發了些米糧、雞羊,丁員外真是好人啊。”
“依某家說,這些樵夫們就該送去發配。”
“去去去,聽說丁員外和夫人都信佛,沒見學堂的教授也有個和尚,你再叫大聲點,好讓和尚給你那上學的孩子穿小鞋。”
眾人哈哈大笑,渡船載著滿船的歡聲笑語駛向彼岸,朝著工坊碼頭而去。
今日也是吳山村學堂開學的日子,一早幾十個孩童揹著書包陸陸續續走向學堂大門,進門的時候一看,學堂大門兩側貼了幅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學子們站在門口指著對聯嘰嘰喳喳的議論著。
“劉大郎,這對聯是何意。”穿著一身簇新學子袍的張二郎問道,他如今的學業可是比不上劉大郎了,尤其是算術,被劉大郎甩下一大截。
“二郎,此對聯是先生對我等的期盼,不但要讀書,還得了解天下事。”劉大郎和丁睿相處日久,對這些新鮮玩意瞭解甚多。
“我等還是學子,瞭解天下事又有何用,應一心只讀聖賢書才對。”張二郎道。
劉大郎呵呵冷笑兩聲,懟道:“那你要是讀書後考不上科舉,不懂農活,不務工坊,將來能幹啥?”
一句話把張二郎說愣了,是啊,我將來到底要幹啥,他懵懂了。
吳夢穿越的兩年多來,聽了多次智慧和尚講解的佛理,又泛讀了儒家的《論語》和四書五經,改變了對儒釋兩家當初的成見。
他認為這兩家的學說頗有可取之處,尤其是在個人的修身養性上有極大的價值,至於會不會封閉思想其實關鍵在於註解和引導,所以年後他便在在學堂外掛上了明代東林書院的對聯。
臺灣那處有不少書籍,其中就有後世南懷瑾等諸人對《論語》的新解。
他想著到達臺灣後將儒釋兩家的古今思想結合起來,與王夫子和智慧和尚三人合作一番,去其糟粕,再出一本全新的《論語正解》,作為臺灣地界的主流思想教材。
吳夢正在沉吟的時候,上學的鐘聲敲響了,他忙命李五將他推去課室。
今日是上元節第一天上學,按他的要求所有學童集合在一起,他要訓示一番。
本來只能容納三十幾人的課室一下子塞進了上百號孩童,課室裡擁擠不堪,吵鬧不休,有的還在討論新年好玩的事兒,有的偷偷吃著袖袍裡的零嘴,歡聲笑語不斷。
丁睿縮在課室前方的一個小角落裡,笑眯眯的看著大家吵鬧。
待李五將吳夢推進課室,孩子們立刻停下了嬉鬧,課室裡一時鴉雀無聲。
待到吳夢行至講臺,學子們趕緊起立,抱拳行禮道:“先生好。”
吳夢叉手還禮:“學童們好,請坐。”
待學童們坐定,吳夢笑道:“諸位學童,元日過了,上元節也過了,從今日起務必收心,好生上學,上報朝廷,下慰父母,不可浪費光陰。”
學童們齊聲稱是。
吳夢又道:“將諸位聚齊,是有一事要講,今日你們步入學堂時,應該看到學堂掛了一幅對聯,誰能將對聯闇誦出來。”
下面頓時舉起幾十雙手來,吳夢隨便點了一位,那孩童起立闇誦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吳夢點點頭示意他坐下,然後說道:“這幅對聯的意思就是爾等不可在學堂讀死書、死讀書,這點楓橋寺過來的學童應最有體會,知道什麼叫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