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笑道:“就是皂角粉而已。”
在煮鹽過程中加入皂角的粉末,從而在滾開的滷水中產生大量的泡沫,這些泡沫可以吸附滷水中的食鹽小晶粒,並促進食鹽結晶的成長,這項發明從明朝時候開始廣泛使用,並在《天工開物》中有記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丁睿待鹽水劃好,拿了個木盆放好,小手笨拙的開啟布包,手裡拿著四根竹竿一張開放在木盆上,竹竿上綁著麻布,麻布上放著許多砸碎的木炭。
林貴平看他笨手笨腳的,問過吳夢如何處置後,他拿起灶臺上的木勺,一勺一勺的舀著鹽水淋向木炭,融化的鹽水經過木炭吸附雜質和麻布過濾後便流進了木盆。
連續過濾兩次後,林貴平又端著木盆把鹽水倒回了洗盡的鍋裡,吳夢吩咐馬嬸大火燒水,水燒開了漸漸蒸發,鹽開始結晶析出。
吳夢近前看了看鍋底有食鹽析出,便招呼馬嬸將柴扒拉出來,利用灶的餘溫繼續蒸發水分,並要林貴平不停攪拌動。
馬嬸於是看到了神奇的一幕,食鹽一顆顆的析出,而且是細細的晶粒,並非一開始的粗鹽。
等到水分已經不多的時候,林貴平又將鍋裡的鹽水倒入乾淨的麻布,這時候的麻布上的鹽已經很純淨,而水中含有各種雜質。
蘇州的鹽多是海鹽,宋代基本是煮鹽,食鹽裡便有些許雜質比如鎂離子,以致食鹽味道有些苦澀,這些剩下的鹽水就是苦鹵水,沒有現代化工,苦鹵便沒有價值。
待到馬嬸仔細的將精煉過的食鹽重新放回罐中,丁睿笑眯眯的向馬嬸說道:“舅舅、馬嬸,你們嚐嚐鹽味。”
馬嬸心想“一下子少了這麼多食鹽,夫人若問起來真不好回覆。“
但又耐不住好奇心伸食指沾了些鹽粒用舌頭舔了舔,鹽粒一入口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苦澀感,是真正的純鹽味。
林貴平也嚐了嚐鹽味,臉上一下子驚訝起來,這真是純粹的鹽味。
馬嬸一下子覺得神奇起來,家裡丁主君曾經去過陝西路,順便帶回來的青鹽便是如此味道,但是青鹽價格高出海鹽許多,尤其是像蘇州這樣離陝西極遠,青鹽很少見。
“
吳先生,這可是賺錢的好法子,如此之好的雪鹽可是賣上很高的價錢。”馬嬸一臉興奮。
“馬嬸,你有所不知,鹽可是官府專營的,民間買賣可是要坐監的,我一個小孩兒都知道。”丁睿眨巴著眼睛說道。
馬嬸臉上不由一紅,一回想食鹽還真是官營的,頓時絕了賺錢的念頭。
回到自己的小屋裡,吳夢對著林貴平說道:“這便是精製食鹽之法,孫知州對鹽政甚是熟悉,你不妨將這法子獻於他,他定會大悅。
哦,對了,還有一事,我等可與衙門合開一酒樓,不過當前時機未到,還得等到明年再開。”
林貴平道:“昕頌兄,製鹽之法甚妙,獻於知州未嘗不可。我等又非大廚,且蘇州城內酒肆遍地,我等開酒樓怎能賺上錢財。”
吳夢道:“君烈老弟,為兄可還會炒菜、釀造這世上最烈的美酒,這酒樓賺錢否?”
林貴平笑道:“吳師傅真是學識廣博,當今世上還有你不會之術麼?”
吳夢鬱悶道:“當然有,比如那房中術便是無可奈何,不過在下年已近四旬,也不再想此事了。”
林貴平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強忍著道:“既然如此,某便去州衙走上一趟。”
丁睿聽到吳夢會炒菜和釀酒,好奇的問道:“師父,為何現在不開酒樓,可早些賺錢。”
吳夢呵呵笑道:“傻孩子,我等開酒樓自然不能用現下的庖廚之法,當以炒菜來吸引食客。炒菜要大量的油,今歲蝗災剛過本就缺油。且釀酒要糧食,人吃的都不夠,如何釀酒?只能等明年再提此事了。”
“師父,弟子明白了。”丁睿懂事的點了點頭。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