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講學不如孫奭、馮元、張士遜這些大儒,能旁徵博引,舉出大宋具體的事例來印證,比如孫奭講千字文都能舉出例項。
不過晏殊才華也算是不錯,基本能講的清楚明晰。
他仔細對著這些小小頑童們講解了一番,趙受益當然是帶頭努力聽講,楊文廣打醬油,蔡伯俙還沒那個能耐理解的很透徹,劉從德是一草包,純屬湊數的。
晏殊隨後又領著他們闇誦、書寫,皇子趙受益坐姿端正,腰背挺直,拿著毛筆像個小大人似的一筆一筆端端正正,晏殊暗自點了點頭,筆正其心也正,皇子定是明君。
講學完畢,晏殊朝著趙受益拱手作揖,他沒到那個級別,見到趙受益必須行禮,趙受益很有禮貌的拱手還禮:“多謝晏寺丞講學。”
晏殊道:“郡王慢走,下官還有事想稟報。”
趙受益道:“寺丞有事請講,勿要客氣。”
晏殊瞥了一眼蔡伯俙和劉從德道:“郡王可否借一步說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受益點點頭,跟著晏殊往外走去,劉從德眼珠子轉悠著不知在想些什麼,蔡伯俙知道晏殊不喜他也不跟去。
只有楊文廣跟在身後出去了,晏殊瞅見那兩個傢伙沒跟出來,便拿出袍袖裡的書信遞給趙受益。
書信上的內容已經修改過之後重新抄錄,以晏殊好友的口氣說明滅蝗之法,趙受益接過書信,疑惑的看著晏殊,他還只有六歲半,未必能看明白書信的內容。
晏殊叉手行禮道:“郡王可知今歲我大宋蝗蟲成災,饑民遍地。”
“此事小王自然知曉,我爹爹便是為此病倒。”
“下官一好友秋日裡至徐州遊玩之時,見一和尚帶領鄉民趕著雞鴨吃蝗蟲,他上前請教,和尚便告訴他有高人言稱蝗蟲還將肆虐兩年,所以領著眾鄉民滅蝗。
某那友人急忙將滅蝗之法抄錄,並修書一封送來京師,這就是那封書信。”晏殊指了指書通道。
“哦,寺丞這法子可否管用,爹爹為天下的蝗災晝夜難眠,我看著甚是難受。”趙禎喜道。
“郡王可讓聖上派皇城司的探子前去當地縣衙暗訪,據下官友人所知當地知縣已首肯滅蝗之,事關重大,請郡王務必轉交。”晏殊抱拳躬身鄭重說道。
趙受益點點頭,將信箋放入衣襟內,帶著楊文廣出門走了。
崇薇殿內,趙恆斜倚塌上,看著劉娥批示過的奏摺,頻頻點頭,顯得甚是滿意。
也許是感覺到封禪的鬧劇該結束了,也許是蝗災鬧得大宋天下不寧,趙恆上月頒下旨意,改來年的年號為天禧,不知是不是想上天降下祥瑞,賜福於兩年來多災多難的大宋天下。
皇帝正看得入神,趙受益從殿外魚貫而入,清脆的童音響起:“爹爹,今日可好些。”
趙恆放下手中的奏摺,笑呵呵的看著自己的乖兒子說道:“爹爹好多了,我兒今日學了什麼,講來給爹爹聽。”
“晏寺丞今日開講《大學》,今日講的是宗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國治而後天下平,爹爹,孩兒闇誦的可有錯。”趙受益一字不漏的背誦了一遍下午所學的內容。
“呵呵,我兒甚乖,無一處錯漏,爹爹心中甚喜。”趙恆伸手撫著趙受益的小臉。
“爹爹,各地的蝗災是否已滅。”趙受益小心的問道。
“我兒知道關注朝政民生了,呵呵,爹爹祈禱上天,蝗蟲投海而死的甚多,應無大礙。”趙恆故作鎮靜。